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通过分散投资能够消除( )。
A. 非系统性风险
B. 系统性风险
C. 总风险
D. 金融风险
【答案】A
【解析】从理论上讲,一个证券组合只要包含了足够多的相关关系弱的证券,就完全有可能消除所有的风险,但是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上,各证券收益率的正相关程度很高,因为各证券的收
,因此,分散投资可以消除证券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同一因素影响(如经济周期、利率的变化等)
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
2. 下列哪一项不会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
A. 垄断利润
B. 行业工会加薪要求
C. 石油冲击
D. 货币供给过多
【答案】D
【解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中的成本包括工资和利润,石油由于是工业的原料,因此它也构成成本。货币供给过多会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3. 外汇市场上某国的货币发生贬值,这意味着( )。
A. 在国际市场上,该国货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
B. 该国居民可以较便宜地买到进口商品
C. 对外国人来说,该国的出口产品较为便宜
D. 对外国人来说,该国的出口产品较为昂贵
【答案】C
【解析】某国货币发生贬值,则该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将会下降,从而有利于该国商品出口。
4.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厂商会决定增加投资? ( )
A. 当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时
B. 当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小于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时
C. 当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等于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时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当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时,厂商会决定增加投资,提高实际资本一产出比率。
5.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的问题是( )。
A. 通货膨胀将会导致失业
B.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负相关,表明二者之间有替代关系
D.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正相关,表明二者之间有相互促进
【答案】C
【解析】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短期相互替代关系,政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进行权衡取舍。
二、简答题
6. 一个发达国家,可否长期通过某些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繁荣。
【答案】一个发达国家不可以长期通过某此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繁荣。分析如下:
(1)政府支出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短期中,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以此减轻衰退。政府转移支付也是一项重要的则政政策工具,但政府转移的乘数效益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
(2)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因此,在长期,增加政府开支并不能刺激经济繁荣,只能提高价格水平。
7. 核算中存货投资的定义是什么? 它在核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存货投资也称净存货,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等于年终的存货量减年初的存货量的差额。存货投资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存货投资为减少)
正表示该年度的存货有所增加,而存货投资为负表示上一年的部分或全部存货在该年度中被销售出去。
(2)存货投资在核算中的作用为:如果存货投资为正,那么表示该年度有新生产的未售出的产品,而GDP 衡量的是产品产量,而不是销量,因此应该计入GDP ; 如果存货投资为负,表示的是过去生产的产品的减少,而不是本期产量的增加,因此不应计入GDP 。
8. 作图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答案】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 模型推导出来,推导过程如图所示。
图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如图所示,当价格P 的数值为P 1时,此时的LM 曲线LM (P 1)与IS 曲线相交于E 1,将P 1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 1标在图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1。假设P 由P 1下降到P 2。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LM (P 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 2。将P 2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 2标在图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2。 按照这样的方法,从而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AD 。
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9.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答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1)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而微观经济学认为,理解个体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