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76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重大差别:
(1)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即假定如凯恩斯所言,“劳工间有公
,开协定或默契,不愿接受较低工资而工作”“劳工确实不愿意接受较低货币工资而工作,现行货
,币工资减低时,确实会引起罢工等现象”“劳工们坚持不让货币工资降低”(凯恩斯著《就业利息
,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戮性,即工资和价格不和货币通论》第二章)
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十分缓慢,需耗费相当时日;
(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卞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使非市场出清理论有了微观基础,突破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
2.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恒等于售出的总销售量,而现实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才是常态,这中间有什么矛盾吗? 简述其中的道理。
【答案】这中间没有矛盾。分析如下: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销出的总销售量,是实际发生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也就是事后发生。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事后的总产出和总供给必然相等。而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计划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对国民经济核算可以用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反映了一段时期内一国生产总量,支出法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四方面的总和,实际上反映的
,是经济体的总销售量。由于任何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要销售出去(存货投资在广义的总销售量中)
用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必然相等。因此,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
而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的是事前社会意愿的供给和需求。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企业意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恰好提供给居民,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时,即意愿总供给不等于意愿总需求,就会出现非意愿的投资或者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物价和国民产出的变化,社会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会计原则导致一年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但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这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二、分析论述题
3. 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这一概念最先在芬·基德兰德(F.E.Kydland )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答案】“时间不一致性’
(E.C.Prescott )于1977年合写的《宁要单一规则,不要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一文中提出。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开始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小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一个针对自然的博弈,而是一个多方理性当事人参与的动态博弈。其中公众是具有理性预期的最优化者,同样,政府也是一个有目标和偏好的最优化者。于是,在; 时间,政府出台一个最优政策并被公众相信,在t+n期重新最优化时,政府会发现背弃原来的承诺或在原先宣布的政策上动点手脚对政府更有利。于是事先和事后的最优化之间存在了不一致,即动态时间不一致。由此,政府干预经济的相机抉择的政策由于时间不一致的存在而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目标函数最人化。
4. 论述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对经济产生的实际影响。
【答案】(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经济总是变动的,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
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力。结构性失业是又有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其原因在于:技术变化; 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劳动力的不流动性。
(2)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摩擦性失业率偏高对于经济增长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①会导致本来就偏小的总消费水平进一步降低,从而使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而经济形势的恶化会使失业率进一步上升,这就进入了就业和经济形势的恶性循环。
②会增加失业者自身的不安全感。因此失业者会进一步调整他的消费预算,使他的消费结构进一步趋于保守,并且失业者本身的不安全感将在在职群体中产生一个传导的扩散效应,同时增加在职群体的不安全感,进而增加社会的整体不安全感。这将使消费倾向进一步下降,并且降低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经济形势进入恶性循环。
结构性失业对经济的实际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一方而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情形,没有充分使用物力:另一方而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情形,浪费了大量人力。
②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企业开工不足,投资者会减少投资。
③导致了滞涨并存的局面。即由于存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
三、计算题
5. 假定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己知某经济社会的宏观经济模型为y=c+i+g+x-m,其中,c=40+0.8y,i=50,g=20,x=100,m=30+0.2y,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y f =500。试求: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外贸乘数;
(2)产品市场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和净出口;
(3)使贸易收支平衡的产出水平;
(4)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净出口。
【答案】(1)外贸乘数k 与边际消费倾向β、边际进口倾向m 0有关,根据已知的消费函数、进口函数可知:β=0.8,m 0=0.2。所以,外贸乘数为:
同样,可得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整理后可(2)将c ,i ,x ,m 各式代入y 的均衡方程得y=40+0.8y+50+20+100-(30+0.2y)
得均衡产出为y=450,此时的贸易支出为x-m=100-(30+0.2y)=-20(贸易赤字)。
(3)为使贸易收支均衡,要求x-m=0,即100=30+0.2y,所以,使贸易收支均衡的产出水平为y=350。
(4)在的情况下,贸易收支为(贸易赤字)。
6.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
(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
(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
(3)求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
【答案】(1)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求得人均生产函数为: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
即。
解得人均资本量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