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

,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

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2. 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又称“连绵词”或“连绵字’。这种单纯词,每个音

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构成一个语素,也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词自由运用。联绵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 ①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

②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例如“仿徨”;

③非双生叠韵,例如“蝴蝶”。

3. 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案】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是分析短语和句子的方法,它来源于国外结构主义语法学派。分析时尽量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即一分为二,所以又称“二分法”。遇到不能二分的兼语短语、连谓短语和多项的联合短语,就只能多分。这种分析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内部的组合层次,因而又把这种析句法称为“层次分析法”。析句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分,二是定性。切出的成分必须是有语法关系而又合原意的语法单位。

4.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5.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

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6. 调值

【答案】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由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值有两个语音特点:一是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 二是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描写调值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7.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 o , e , i ,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

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二、简答题

8. 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种功能类的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②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

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④康熙皇帝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

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已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现。

⑥越王勾践独自坐在石室里。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未尝不是有益的事。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

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30年。

【答案】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动宾)

②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联合‖偏正)或(联合‖状中)

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量词短语‖量词短语)

④康熙皇帝“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偏正)或(同位‖状中)

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已经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自治县发现。(偏正‖偏正)或(定中‖状中)

⑥越王勾践“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偏正)或(同位‖状中)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未尝不是有益的事。(偏正‖偏正)或(状中‖状中)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主谓)(定中‖主谓)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30年。(偏正‖动宾)

9. 试就下面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伯伯 叔叔 姑姑

【答案】伯伯:[父系血亲] [+长辈] [+男性] [+长于父〕

叔叔:[父系血亲] [+长辈] [+男性] [一长于父]

姑姑:[父系血亲] [+长辈] [-男性] [长于父]

10.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

A. 原句: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诵。

改句:苏轼有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久为人所传诵。

B. 原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气太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告诉他: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砂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 还告诉他: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改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儿来了咸菜要猛吃; 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干净,要不到家会打泡的; 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答案】(1)A 组

①因为原句引用了苏轼全诗作为同位语,宾语“诗“前成分过长,形成了结构拖沓,使得第一分句表意支离。

②改句将全诗作为的宾语,将“诗“这一陈述提前,主题鲜明,简化了原句形式,语句通畅。

(2)B 组

①原句由带双宾语的三个单句构成,由“告诉他”组成了一个句群。多次重复的“告诉他”,“还告诉他”,有语句重复的之嫌,但也形成了“关切”“担忧”的表达效果。

②改句将告诉的具体内容变为并列的三个分句,用分号隔开,语义上用时间分割,从天热到下班到睡觉前,叙述更加精炼,但少了主观情感色彩,更侧重于客观情形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