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选择同一题材的消息与通讯加以比较,试谈通讯的强势所在。
【答案】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下面就两篇报道的比较,谈谈通讯的强势所在:
材料一:
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人民网网友纷纷献花留言表达对8名海地地震牺牲民警的敬意与哀悼。
“中国维和警察的英烈们,你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你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你们无愧头上的国徽,你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华民族的历史将有你们光辉的一页,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家人,祖国会照顾他们的。安息吧,英烈们! 一路走好! ”
“你们走了,就那样无声无息。为了维和事业,你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你们是我们的自豪。你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警察的光辉形象。英雄,一路走好! ”
“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为了祖国重托,为了世界和平,远离亲人,远离祖国。一腔热血,书写忠诚的永恒。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天崩地裂中,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热爱世界人民的美好心愿,写在2010新年开始地球村的天空! ”
“浩气留国外谱世界和谐,忠骨归故里愿祖国平安。历史瞬间铸就永恒,死难同胞精神永存! ” “惊悉我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人员在地震中有8名同志不幸牺牲,内心万分悲痛,在此向烈士们表示沉痛哀悼,同时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最衷心的问候! 希望你们要节哀顺变,坚强振作起来,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人民烈士永垂不朽! ”
“是什么让你们走的这么匆忙,我们的英雄。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本性,是全体华人向往和平的担当。英雄们,安息吧! 作为大国,我们应该培养国民的世界责任感,颂扬国际主义大爱。”
(文章来源:人民网)
材料二:
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和《军人优抚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民政部、公安部政治部分别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等8位同志为烈士,并按规
定予以抚恤。
公安部表示,维和公安民警是代表国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广大维和公安民警始终牢记使命,烙尽职守,很好地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网)
通讯的强势分析:
通过对以上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消息而言,通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强势: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相对于《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这篇消息,通讯《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更详细、深入、完整,这是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
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始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把人们熟悉的生活和不熟悉的新闻现场推到读者眼前,使读者去在认知中形成自己的体验,比消息更多地触动读者的感官。
《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只列举8位维和警察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壮举,报道简单,远不及通讯《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形象感人。
(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通讯有些类似于散文体,在表现形式上给予作者很大的创作舞台,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这种文体中,相当自由洒脱。《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直抒胸臆,是情感的真情流露。
(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通讯的结构完整、严密,不容任意拆散。而消息可以是信息的罗列,尽管有内在的逻辑性,但不及通讯的主题鲜明。
(5)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比(K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更能以情动人。
(6)通讯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消息则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
《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中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但消息只是运用叙述一种手法。
2. 如何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考察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答案】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新闻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应该放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去考察。
(1)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每一个新闻传播产品,都要经过“发现一开发一采集一制作一传播”的生产流程。无论在纸介媒体,还是电子媒体的生产流程中,新闻写作都处于“制作”这个环节。如果没有新闻写作,只有采集来的零散信息,就无法形成传播产品。因
此,可以把新闻报道作品理解为新闻信息的载体,没有载体,新闻信息就没有了“运输工具”,也就无法传播出去。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为了让信息传播得广泛,不仅要有载体,还要讲究这个“运输工具”的功能。也就是说要讲究新闻报道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包括题材、形式、结构、语言等。
(3)按照传播学原理,新闻写作属于信源编码过程,关键在于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即事实)转换为对应的符号(即文字),文字的表述必须与事实相符; 经新闻写作所传递的已不是原始的自然信息,而是新闻信息,这里暗含着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记者的选择、立场、观点、表达技巧等,这些综合因素所产生的最后传播效果都会直接影响受众的认知。
因此,新闻写作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即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广播新闻的可听性、电视新闻的可视与可听性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闻写作能力强,就会增强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反之,则会减损传播效果。
3. 报道事件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事实要交代得一清二楚
报道事件的内容是事件性新闻的重点,清楚明了地记事是事件性消息写作的第一要求。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②忽略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
③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2)勿做表面文章
事件性消息的采访与写作,容易为眼前纷乱的表象所迷惑,写作中容易使消息显得很浅。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有深度。
(3)见事见人
读者关注事件,实质上也是关注人,采写事件性新闻,不应忽视人的要素。
事件性新闻写人,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②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③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4)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灾祸、犯罪等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件属恶性事件,在写作中应十分谨慎。
(1)慎重报道恶性事件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不要煽情;
②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露破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