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学校体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练习)负荷的安排应遵循( )。
A. 体育运动认知规律
B. 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C.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D. 体验运动乐趣规律
【答案】B
【解析】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进行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体机能所能承受的活动量和强度,及其对肌体引起的变化;心理负荷是指由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心理机能变化。两种负荷的起伏引起学生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使学生的体质水平逐渐提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安排应当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变化规律,以达到充分提升学生体质的目的。
2. 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
A. 大众体育
B. 竞技体育
C. 学校体育
D. 终生体育
【答案】C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按新的标准来划分学习目标和内容结构体系。其标准是( )。
A. 人体机能
B. 体育功能
C. 身体素质
D. 运动项目
【答案】B
【解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发展身心、培养个性、健康第一、自主锻炼,达到课内积极学习、课外自由拓展的学习效果。它打破传统分类方式,按照体育功能来重新划分学习目标和内容结构体系。
4. 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不包括( )。
A. 教师自我评价
B. 同行专家评价
C. 上级领导评价
D. 学生评价
【答案】C
【解析】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方法有教师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三种方法。
5. 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 )全面贯彻。
A. 必须
B. 不一定
C. 一定不能
D. 有所侧重地
【答案】D
【解析】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条件,将体育教学目标有所侧重地全面贯彻。
6. 对于复杂的动作,在接受阶段的教学后采用的讲解形式是( )。
A. 侧重法
B. 分段法
C. 对比法
D. 联系法
【答案】B
7. 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入手点( )。
A. 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锻练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 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C. 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D. 在广泛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部分有运动才能的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答案】A
8. 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
A.1955
B.1956
C.1957
D.1958
【答案】B
9. 我国“体育课”最早出现于( )。
A.1903
B.1913
C.1923
D.1933
【答案】C
【解析】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的“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废除了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
10.“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
A. 唐
B. 宋
C. 元
D. 明
【答案】B
【解析】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这一时期的武举制主要在于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体育无太大关系。
二、简答题
11.试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答案】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两条基本途径,这两条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和环节。
(1)体育(与健康)课程
除了学前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的重任。
(2)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外的一切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以及校外的社区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等。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
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现和培养运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简述自然体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
【答案】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广泛传播,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弊端日益突出,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成为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
(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教育人,谋求达到教育的目的。体育具有陶冶品性之价值。体育应以传达文化和创造文化为目的。
强调体育融于生活
由于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也明确提出,“体育必须和生活打成一片,使体育成为生活的实践”,并指出生活等于技能、理想、态度、习惯的总和。
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张应尽量采用符合儿童本性的游戏、舞蹈、竞技运动和野外活动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