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用途管制目标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就是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枯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景观生态学理论
【答案】景观就是地面上生态系统的镶嵌,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是一个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景观就是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载体的土地。景观生态理论就是研究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景观生态学对于研究土地利用及其经济问题有着重大的作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也是重要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在规划中的运用也很普遍。
3. 土地利用分区
【答案】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凋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一般多采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
4. 工业用地
【答案】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小仅因生产类别小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当把技术、经济上有直接依赖关系的工业组成联合企业时,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联合企业,则需要很大用地。
5.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的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按其体系可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上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6.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答案】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包括三个步骤:查勘(包括初勘和复勘)、除测和纸上定线、工程概算和编写渠系规划报告。
二、简答题
7. 经典的区位理论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案】经典的区位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农业区位理论
德国学者杜能于1826年完成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中提出了农业区位论,标志着区位理论的诞生。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目的在于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杜能考察
,将影响农业区位的纷纭复杂的种种条件加以简化,只考察一个要问题的方法是“孤立化的方法”
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杜能证明了城市的周围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到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些同心圆结构称作“杜能圈”。距城市最近的郊区为高度集约经营,随着消费地距离的增加,土地经营愈益粗放。杜能农业区位论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从经济实质上看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
(2)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他于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提出,其理论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韦伯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区位决定生产场所,韦伯将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所进行时得到
,并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下业有关; 而特殊因子的利益定义为“区位因子”
与特定下业有关。他主张把生产吸弓}到运费最小、劳动力费用最少、生产地区最集中的地点,以求达到最大的利润。另外,所有区位因子还可进一步区分为区域性因子和集聚性因子,前者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后者则因集聚利益(相关工业集聚以及相关设施的有效利用)而使企业向某一地点集聚,或由于集聚而导致地价上升而向其他地点分散。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的。在他的重要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一关于具有城市职能聚落的分布与发展规律的经济地理学研究》中,深刻揭示了城市、中心居民点发展的区域基础及等级一规模的空间关系,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
中心地理论的要点是:
①城镇是区域的“中心地”。在一定区域的范围内,必然会形成若干经济活动的中心地一一城镇,城镇与周围地区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②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在一个大地区内,必然形成高中低等级不等的中心地并构成中心地体系。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满足,但如购买较高级的商品和寻求高档次的服务,则必须去中级中心地和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
③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在外形上相互衔接,而且在数量上和面积上具有密切关系,上一级中心地与下一级中心地的数量比例具有固定的系数K 。
8. 分析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常用下面三种方法:
(1)动态分析法
即利用不同时间或多年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总结,来分析某个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这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①利用语言阐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
②利用列表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
③利用绘制图形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和趋势,或者几种方式结合进行动态变化分析。 (2)指标对比分析法
指标对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指标体系,从纵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或横向(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来衡量社会、经济某项指标的高低、好坏、变化的快慢及程度等,或来衡量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果好坏程度等。这种方法通常也采用语言表述对比分析、列表对比和绘制图形对比几种形式进行分析。
(3)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即对于某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利用计算出的具体数量来衡量这些指标的程度。如土地开发程度、土地经济效益等都可以利用计算出的具体数量做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即对于某些指标不能具体量化,只能用语言给以定性的表述,如对生态条件改善的描述等。
9.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原则、任务和方法是什么?
【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原则
①依法行政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国家措施,是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规范土地开发利用行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规划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并体现国家和政府的意志。
②民主管理原则
民主管理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与依法行政原则相辅相成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贯彻民主管理的原则,最根本的是实行参与式管理,即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
③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