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805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分析单位
【答案】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分析单位的选择和确定,是研究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这就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 系统抽样
【答案】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是:
(1)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出抽样框。
(2)计算出抽样间距。计算方法是用总体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假设总体规模为N ,样本规模为n ,那么抽样间距K 就由下列公式求得:
(3)在最前面的K 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
号(假设所抽取的这个个体的编号为A ),它称做随机的起点。
(4)在抽样框中,自A 开始,每隔K 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取个体的编号分别为A , A+K, A+2K, …,A+(n-1)K 。
(5)将这n 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3. 简单随机抽样
【答案】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 个元素组成样本(N>n)。常用的办法类似于抽签,即把总体的每一个单位都编号,将这些号码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放入一容器(如纸盒、口袋)中,搅拌均匀后,从中任意抽取,直到抽够预定的样本数目。这样,由抽中的号码所代表的元素组成的就是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4. 交互分类
【答案】交互分类是一种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变量,一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将研究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其结果通常以交互分类表(又称为列联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交互分类可以较为深入地描述样本资料的分布状况和内在结构,还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5. 实验室观察
【答案】实验室观察是指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方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应用。由于实验室观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且观察的范围和对象又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在社会研究采用此法的很少。
6. 抽样框
【答案】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名单。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如有三个层次的抽样单位:乡、村、家庭,则
对应的抽样框亦应有三个:全部乡的名单、乡样本中所有村组成的名单、村样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单。
二、论述题
7. 试比较韦伯和迪尔凯姆创建的两种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杜尔克姆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他的方法论原则成为20世纪占主流的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指导思想,韦伯创建的是一种介于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一种研究范式。迪尔凯姆与韦伯均强调因果解释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将探求因果解释的策略与途径规定为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个核心论题。他们分别就社会历史因果关系的性质作了深入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因果解释的原则与策略,成为社会学方法论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1)区别
①迪尔凯姆研究范式的观点:
a. 社会科学不是研究个别人和个别事件,而是研究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是在各种社会力量作用下产生的客观事实,他们是受一定的社会规律的支配。
b. 要通过宏观上的大量调查的统计来研究社会现象,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要说明整体性,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以经验为客观标准,坚持自然科学的价值中立的原则。③从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方
面来说,要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说明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外部原因,并且强调静态分析和数量分析。
②韦伯研究范式的观点: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方法论思想反对实证主义,也反对主观主义。 a. 与实证主义不同,他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社会学研究必须首先
,并依靠研究者的直觉或“理解”对行为的意义做出判断。 “观察行动者的‘主观思想状态’”
b. 与人文学派不同,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规
律性。对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但是,社会研究对人的行为的因果解释不是仅仅通过外部表现和外部影响,而且还必须通过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解。韦伯认为,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社会规律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对理性行为的理解,就可以找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可以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
(2)联系
迪尔凯姆与韦伯均强调因果解释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将探求因果解释的策略与途径规定为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个核心论题。但是,他们对因果性的意义、原因与结果的对应关系以及作用形式的分析互不相同。从哲学根源来看,集中体现了机械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以涂尔干为代表的必然性因果分析范式从反对神学或心理学的目的论观点出发,承认一切事物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但又认为承认因果制约性就必须否认自然和社会中的偶然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理论发展到极端,必然会导致宿命论。韦伯的因果解释学说的思想来源比较复杂,但其仍主要持非决定论的观点。他反对因果决定论和线性论,主张或然性、多因论,这有利于克服形而上学的因果解释方法,但他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多种原因中存在主要原因,这又使这种因果解释范式的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局限。
8. 试论述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验研究对于理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功能?
【答案】(1)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①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理论的基础和背景的作用首先是从研究课题产生的角度来说的。具体的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来源:现实和理论。许多经验研究都直接来源于理论并服务于理论。对于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所提出的研究课题,理论也通过提供特定的视野和概念框架来体现这种作用。理论告诉研究者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应该去探讨什么。
②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方向
在进行一项经验研究时,理论可以告诉研究者现实中哪些事实是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可以指导研究者去收集特定的事实,对于解释性研究就更是如此。源于不同理论的不同视野关注到现象或问题的不同方面,产生出不同的相关事实,使得人们对问题或现象的认识更加全面。
③理论提供经验研究的解释
在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理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具体的因果关系模型的确定、相关变量的选择,而且,对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的判断和解释等,也离不开理论框架的指引和正确的逻辑分析。
(2)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经验研究所起的作用并不只是被动地为理论服务,即被动地检验理论、证实理论。它还扮演着另外四种主动的角色,即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
,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①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那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有关全局的资料”
开创者。越是富有成效的经验研究,就越可能成为新的假说和理论的发源地。默顿还特别强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