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810艺术史与艺术批评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历代名画记》的具体内容。
【答案】(1)《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①对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②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③画家传记及作品。
(2)《历代名画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3)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进一步阐发了谢赫的“六法”,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代“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4)全书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2. 简述中国画“三远”的含义。
【答案】三远,山水画技名,既涵盖的山水的透视关系,也是山水的构思观念。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就已提到“高远”、“深远”、“平远”的所谓“三远”。它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即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1)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所见的巍峨雄伟的山势。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
(2)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雾图》即运用了深远法。
(3)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艺术效果。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即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
“三远”技法打破了时间、空问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它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体现。
3. 简述吴昌硕的艺术特色。
【答案】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其作
品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吴昌硕先习篆刻、石鼓文,而后学画,他总是以篆描之法入画,用石鼓文的笔法作画,精心苦练,“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自成一家,开拓了宽博厚朴的画风;
(2)诗、书、画、印一炉冶,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理想,也是他绘画的重要特色;
(3)用笔深厚有力,富于书法的韵味,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
(4)绘画布局喜欢对角倾斜构图,作画也往往从画幅中间落笔,使他的画作极具古意,同时又极具现代感;
(5)题材多为梅兰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胆,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
4. 简述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艺术价值。
【答案】号称“白阳、青藤”的陈淳与徐渭是两位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的继往开来的开派大师,他们的水墨写意花卉对以后的花鸟画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绘画史上富有开拓性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
(1)陈淳
陈淳,号白阳山人,尤擅水墨写意花鸟,开明代写意花鸟画新格局。代表作有《秋葵图》《山茶水仙图》。
①早期笔墨简洁精练,风格疏爽,意趣闲静。中年以后,在继承沈周、文徵明水墨写生的基础上,上追宋元,广师博取,综合各法,创造出挥洒自如、高逸超迈的大写意画风;
②写意花鸟造型写实精当,严于剪裁。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也时作草书题诗,配合画意。画法已呈放逸,表达感情显得逸宕;
③山水画不同流俗,惜为其花鸟画声名所掩,以写意花鸟之法施之山水,其墨气的浓淡似一笔为之,笔致轻松随意,奔放洒脱,满幅粗枝大块,有越出纸外之感。
(2)徐渭
徐渭,号青藤,一生坎坷,形成狂傲不羁的个性,是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大家。代表作有《杂花卷》《墨葡萄图》。
①徐渭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特长于水墨大写意花卉,喜作水墨葡萄、牡丹,工画残菊败荷,炉瓶彝鼎,以隐喻自己怀才不遇,借物抒惰,以物喻人,虽狂涂乱抹却皆古朴淡雅,横生意趣而别有风致;
②徐渭常题诗题句于作品中,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撞,所表现的思想政治倾向多比较激烈
③徐渭开写意花鸟画一代新风,是水墨大写意体派的真正确立者,从根本上完成了写意花鸟画的变革,其画风有力地推进了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画史上称为青藤派。他的花鸟画吸取了宋元及沈周、林良、陈淳等花鸟画的长处,又有重大的革新,形成独具匠心的风格。
5. 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特点。
【答案】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撞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1)造型以圆底或平底的盆较多,亦有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风格朴实厚重。
(2)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3)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6. 简述林风眠的美术教育观。
【答案】林风眠,原名林风鸣,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美术教育观可以概括为“艺为救国”和“中西融合”。
(1)“艺为救国”
①林风眠是深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新艺术运动与推行“艺为救国”的美育思想。他作为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提倡调和中西艺术,兼收并蓄,并终身实践,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
②他确信艺术是人生所有苦难的调剂品,要创造有生命力的新的艺术品来拯救国人,要以美育去引导国人恢复正常的人性。他认为一些玩政治、战争等一切罪恶之源,都是“感情的失衡”,并深信调剂感情的唯一利器是艺术。
(2)“中西融合”
①林风眠在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将西方的审美观同中国的审美观结合在一起,融合中西绘画各自的长处,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
②在艺术创作中,林风眠的人物画多以“中”为主,着重墨线上的变化; 山水画则以“西”为主,着重透视或明暗变化。他成功地将陶瓷等民间工艺的艺术表现融入到绘画中,简洁有力的线性表现,大笔铺陈的水墨渲染,都成为他常用的画法。
③在教学方法上,林风眠反对模仿和临摹古人的传统,而是采取“启发式”教学,告诉学生艺术道路应该怎样,过去的大画家是怎么样的,艺术的历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写实还是抽象,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我们要掌握他的精神,理解其本质,不要追求表面的东西。
7. 岭南画派的主要艺术特点如何?
【答案】岭南画派指广东地区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近代绘画流派。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面貌。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