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718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分别发育在什么条件下?

【答案】(1)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①岩性与构造条件

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这与其分布极广且常露出地表有关。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泥灰岩兼有大量不溶解黏土,白云岩则以白云石为主。按溶解度排序为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因此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

②水动力条件

水的溶蚀能力、岩石化学性质及透水性对喀斯特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湿热气候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流量人且活动性强,故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干旱高寒区喀斯特作用很弱。

(2)冰川地貌

冰川是改造地球表面形态的巨大力量,其塑造地貌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冰川运动实现的。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债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债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3)冰缘地貌

冰缘地貌,又称为冻土地貌,是由于多年冻土层的存在而产生的一些独特的地貌。冰缘地貌是气候地貌的一部分,其分布受气候条件控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由于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冻融作用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地貌作用。它使岩石遭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发生分选和受到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从而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冻土地貌。

2. 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根本区别在哪里?

【答案】(1)陆地生态系统

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其特征有:

①生境多种多样

陆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复杂多变,水分、热量等主要生态因子分布不均和地形高低起伏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

②陆生生物的种类繁多,生物群落类型多样

土壤的发育与大气直接接触,为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使陆生生物的种类繁多,生物群落类型多样。

③平均生物生产量较高,生物物质积累量巨大

环境的多变使陆地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和各种类型的演替比较明显。

④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a. 与热量气候带相适应,植被或生态系统也呈带状分布。

b. 由于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植被或生态系统由沿海到大陆内部依次更替。 (2)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其特征有:

①广大水域环境的特征比较均一且变化较缓和,较少出现极端情况。

②水生生物分布范围广泛,系统类型也比陆地少。

(3)区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 大气降水(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分布很不均匀,从降水形成的条件简要分析一下原因。

【答案】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

(1)降水的形成需要有三个条件

①要有充足的水汽;

②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

③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2)降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①海陆位置影响降水

一般来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②地形影响降水

a. 山脉走向与降水

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若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b. 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c. 地形类型与降水

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在山地则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

③大气环流影响降水

高气压带盛行的是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的饱和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

4. 火山活动和地震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1)火山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火山活动对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短时间内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SO 2等气体呈气体溶胶状态时,产生“阳伞效应”导致气候全球变化。

火山灰尘随各种风系漂移扩散,在高空形成火山尘幕影响大气透明度,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致使周围大部分地区气温降低。

(2)地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震会引发暴雨、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造成板块移动、瘟疫等疾病肆虐,同时地震还破坏生物栖息地,威胁生物多样性。

5.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答案】(1)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2)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①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②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CO 2、CH 4、H 2S 、N 2O 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

③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6.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