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703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分析题
1. 根据下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和英语语料回答问题:
①季公富于周公。②他比我富有。③我勇汝。④He is richer than me.
(1)比较句有哪些要素?
(2)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方言和英语比较句有哪些不同?
(3)这种不同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什么特点?
【答案】(1)比较句的要素包括; 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点、比较词和比较值等。
(2)①从比较句要素的隐现情况看,比较主体、比较客体和比较点一定出现; 而比较词和比较值在有的语言或方言中并不出现。如方言中没有比较词。
②古代汉语和英语比较句句式是“比较主体+比较点+比较词十比较客体”; 现代汉语比较句句式为“比较主体+比较词+比较客体+比较点”; 而在方言中,句式是“比较主体+比较点+比较客体”。
③汉语主要是通过比较点和比较词表达比较概念,而英语主要依靠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表达比较概念。
(3)反映了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表达比较概念时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点、比较词都会出现,这表明语言发展是渐变的; 但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比较句的比较点移到了比较客体的后面,而方言中却只是隐去了比较词,这表明语言发展是不平衡的。
2. 根据下列祖鲁语、英语、汉语、河北真城话的部分词语对应表,回答问题:
(1)分析祖鲁语和英语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异同。
(2)分析汉语普通话与河北真城话表示复数的差别。
(3)普通话中的“们”是否与英语、祖鲁语一样是一种表示复数的语法手段?
(4)“们”在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差异反映了语言演变的什么特性? 为什么?
【答案】(1)祖鲁语和英语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异同
①相同点:表不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相同点是它们都可以违过屈折的方式。
②不同点:祖鲁语词语单数变复数采用内部屈折的方式,且复数名词前不能加数词; 英语词语单数变复数采用外部屈折的方式,且复数名词前可以加数词。
(2)汉语普通话中“们”只用在表示人的名词之后,而河北真城方言的“们”既可以放在表示人的名词后,也可放在表示物的名词后。
(3)不是。
①英语主要采用增加词缀“s ”的外部曲折方式表示复数意义,祖鲁语主要通过词内部将“um-”变为“aba-" 的内部曲折方式表示复数意义,两者表示数范畴的手段具有普适性和强制性,即只要需要表达数的概念,词本身都会按照上述规律发生变化,只有少部分零形式是例外,单复数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这些变化的意义主要是语法性的,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词汇意义。
②汉语普通话中的“们”只能用在指人的名词后,动物、物品名词后面不能加,且当名词前面有表示数量或不定量的定语修饰时,也不能加,使用范围有限。汉语表达数量主要使用“数词+量词+名词”的办法,如“一本书’,、“二个人”等,名词本身没有形态变化,也没有“*三个学生们”这种表达方式。另外,带“们”的形式和不带“们”的形式不能构成对立,如“老师都在教室里”和“老师们都在教室里”意思是相同的,这也证明了普通话中的“们”在词汇意义上具备复数的含义,但在语法意义上并不能被视为表达复数的语法手段。
(4)“们”在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差异体现了语言演变的小平衡性。
3. 英语“worker ”中的“-er ”和“working ”中的“-gig ”是同一类词缀吗? 为什么?
【答案】(1)词缀和词尾
词缀是构成新词的语素,附着于词根,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可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几种。词尾在词中的位置固定,不是词的主干,不构造新词,也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类别,只改
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构型语素包括英文中的复数“s ”等。
词缀和词尾的异同主要表现为:
①相同点
二者都意义虚化,不能独立运用。
②不同点
a. 位置不同。词尾只出现在词的末尾,词缀可以出现在词的前中后;
b. 功能不同。词缀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是构词语素。词尾不构成新词,只是改变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2)"worker"&“working"
Work
构词一加词缀:worker
构型一加词尾:working worked workers
“worker ”当中,"-er ”是词缀,使“work ”增加了一些新的意义,由工作的意义,变成工人的意义,是词缀。
“working ”当中的“_ing”只是表进行时的状态,没有增加新的意义,是词尾。
4. 阅读并分析下面这两段文字,指出苏文纵对方鸿渐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语用含义。
(1)苏小姐的声音很柔软:“鸿渐吗? 我刚收到你的信,还没拆呢。信里讲些什么? 是好话我就看,不是好话我就不看:留着当你面拆开来羞你。”
(2)“收到了,方先生,”……鸿渐听她恢复最初的称呼,气都不敢透……“方先生听说礼拜二也来过,为什么不进来,我那天倒在家。”
【答案】(1)语用含义是指话语中更深一层的含意,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即“言外之意”。语用含义需要听话人根据语境从话语的表面含意去推知。
(2)苏文执对方鸿渐称呼的变化,不仅揭示了两人关系的变化,更是表达了客气、冷淡的态度。第一句中苏文执称呼方鸿渐为“鸿渐”,此时两人的关系很亲密,这也反映在称呼上; 但是经过一段不愉快之后,两人的关系变得尴尬、产生了隔膜,所以苏文纵对方鸿渐的称呼变成了“方先生”,表达出一种客气和距离感,同时也是对方鸿渐的讽刺。
5. 试把下面的汉语句子译成你所熟悉的外语,并据此说明你所发现的两种语言的不同语法特点。
这是什么? 这是书。
这是一本书吗? 是的。不,它不是。它是一个笔记本。
【答案】(1)翻译
这是什么? 这是书。英译:What is this?This is a book.
这是一本书吗? 是的。英译:Is this a book? Yes.
不,它不是。它是一个笔记本。英译:No , it's not.It is a notebook.
(2)两种语言的不同的语法特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