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623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语

【答案】世界语是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l887年创造的以世界通用为目的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美语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字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世界语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但是,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2.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3. 双向聚合群

【答案】双向聚合群是指每个语音按照两个区别特征所组合成的一种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由于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一也就常常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它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在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

4. 仿译词

【答案】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语素和组合方式)也移植过来。例如,“黑板”(英:black board ). “铁路”(英:railway ,法:Ferroviaire )

二、判断题

5. 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存在特点。

【答案】正确

【解析】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用词上的不同。

6. 送气音发音时声带都不参与活动。

【答案】错误

【解析】普通话中舌尖后浊擦音r 发音时送气,但是声带颤动。

7. c 与s 的发音方法相同。

【答案】错误

h 【解析】c 与s 的发音方法不同,前者[ts]是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后者[s]是舌尖前、

清、擦音。

三、分析题

8. 根据下列词语,试说明和在英语和北京话中分别为几个音位? 为什么? 在英语和北京话音位系统中的区别特征分别是什么?

peak/speak

爸/怕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可见,在英语中,[ph]与[p]虽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差别,却井不区分意义,属于/p/的条件变体,归并为一个音位。在汉语中,送气与小送气的区别特征区分意义,形成//p/和/p/两个音位。

9. 结合现代汉语实例与下面古代汉语材料进行对比,指出汉语表达事物数量的方式有何变化? h 分析这种变化会导致汉语语法格局产生怎样的变动。

(1)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2)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庄子·应帝王》)

(3)牛一、豚一。(《书·诏告》)

(4)丧车五百。(《左传·哀公十五年》)

(5)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

(6)买狗四枚。(《居延汉简》)

【答案】(1)从组合关系中看,由于数量名结构的形成,现代汉语在表达数量时词序发生了变化,“数词+量词+名词”的顺序固定下来,除非特殊强调名词,一般数量结构不发生后置。

(2)从聚合关系中看,现代汉语中增加了量词这一词类,数词和名词结合需要量词这一中介,

否则结构不能成立。如“一言”在现代汉语中要表达成“一句话”,缺少量词“句”则句子不能成立。

此外,现代汉语中许多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如“狗”一般和“只”或者“条”搭配,即“一条狗”或“一只狗’,; 而古代汉语中则与“枚”搭配,如“买狗四枚”。

四、论述题

10.论述并举例说明社会发展对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

【答案】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发展对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的发展速度决定着语言的发展速度

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而社会发展较快的民族,其语言总是发展很快。

(2)社会的需要刺激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十社会交际的需要。无论是语音的变化,还是语义、语法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的集体意志,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决定语言的发展变化。

(3)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①从语言发展变化的外部动因出发,社会的分化会带来语言的分化,可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社会的接触会带来语言的接触,出现语言联盟的现象; 社会的融合会使语言同样出现融合的现象,不同民族在长期的杂居接触中,语言为发生融合,采用生产力水平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语言。

②从语言系统内部来看,语音、词汇、语法二个子系统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词汇和社会的发展联系非常紧密。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中打卜自己的印记。这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语的替换。

11.双语和双方言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答案】(1)双语和双力一言的产生

(2)双语和双方言现象的发展趋势

①两种语言演变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随着两个社会或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双语和双方言的现象只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这一现象继续向前发展,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会减少,相似处会逐渐变多,最后,会逐渐演化成一种通用的语言。

②两种语言相互疏远

如果一段时间里,两个社会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语言的接触的机会也会减少,两种语言之间的趋同演变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