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管理学概论之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2. 企业使命

【答案】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存在于社会的基本职能或根本任务。它是关于企业的基本目标、特征和宗旨的描述,它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宗旨和刻意追求的形象。确立企业使命是战略计划管理过程的第一步。

3. 矩阵组织、企业的矩阵型组织结构

【答案】(1)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定义矩阵型结构又称规划一目标结构,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的一个矩阵,是同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的一种结构。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结构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2)矩阵制的优点

①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具有较大的机动性;

②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

(3)矩阵制的缺点

①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

②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4.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主要特征包括超个体的独立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和发展性。

二、选择题

5. 从外部招聘的缺点主要是( )。

A. 难以在质与量两方面均满足对管理人员的需要

B. 难以深入了解应聘者的情况及实际工作能力

C. 有可能打击未被提升者的积极性

D. 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答案】B

【解析】从外部招聘的缺点主要包括:①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②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③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6. ( )的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A. 制度创新

B. 目标创新

C. 技术创新

D. 组织创新

【答案】D

【解析】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业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与之相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组织创新的日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7.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反馈控制行为。下面各种情况中,哪一组更为贴近这里表达的“羊”与“牢”的对应关系? ( )

A. 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

B. 医疗保障与死亡率

C. 降雨量与因洪水造成的损失

D. 产品合格率与质量保证体系

【答案】D

【解析】在控制过程中,这里的“羊”相当于控制对象,而“牢”则是一种控制手段和规范,D 项,产品合格率与质量保证体系之间即为控制对象与控制手段的关系。

8. 规模的扩大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包括( )。

A. 分权化

B. 集权化

C. 规范化

D. 复杂性提高

【答案】B

【解析】组织规模增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就会降低。因此,组织需要及时分权,以减缓决策层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务。

9. 早晨8点30分,公司常务副总、董事老杜接到市政府电话,通知企业开展冬季消防检查; 10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保卫部,通知他们去处理这项要求; 9点巧分,老杜接到成品库房电话,被告之房屋后墙再次被人敲了个洞,又有几十箱产品被偷走; 8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市公安局请他们改善本地治安情况……整个上午老杜接电话、打电话,倒也挺忙。根据管理方格理论,你认为老杜最接近哪种类型领导者? ( )

A.1.1型

B.5.5型

C.9.1型

D.1.9型

【答案】C

【解析】根据管理方格理论,存在五种比较典型的领导方式,分别是:①l.1型,领导者既不关心工作任务,也不关心人员,因而是不良的贫乏式,类似于自由放任式; ②5.5型,领导者对工作任务和对人员的关心程度都适中,是中庸式的领导方式:③9.9型,领导者对工作任务和人员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称为团队式; ④1.9型,领导者对人员高度关心,而对工作任务不关心,称为乡村俱乐部式; ⑤9.1型,领导者对工作任务高度关心,而对人员不关心,称为任务式。题中,老杜整个上午在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可见其对工作任务高度关心,D 项最为符合。

10.企业内外不协调的原因可能不是由于( )。

A. 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符

B. 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

C. 人口结构的变化

D. 消费者价值观判断与实际的不一致

【答案】C

【解析】当企业对外部经营环境或内部经营条件的假设与现实相冲突,或当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不相一致时,便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①宏观或行业经

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符:②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③消费者价值观判断与实际的不一致。

11.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现有厂家相对于新进入者具有先入者优势(亦所谓在位优势)。请分析以下哪项因素不属于老厂家相对于新进入者的在位优势? ( )

A. 拥有熟练的工人和管理人员

B. 产品差异优势

C. 进货渠道和分销网络优势

D. 专利优势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