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现时文学主体活动使文学传统得以活化和延续

关键词:无

  摘要

本文旨在确立主体论文艺学的文学传统观。 文章的第一部分侧重探讨文学传统的本质。现行理论立足于客体关系对人的制约,把文学的历史传承当作自明性事实,把文学传统视作世代沿传的文学资料,虽然也论及主体的能动性(批判继承)但终未离开现象描述层面。 主体论文艺学从主体活动论的哲学视点出发,力求从主体需要与主体活动的相互转化中,从主体活动与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把握一般传统的本质进而把握文学传统的本质。人作为主体的根本需要是自由,所以活动成为人的存在方式与本质。传统作为关系,其价值指向是促使主体实现自由,因而必然守制于主体活动。由于主体活动的决定作用,传统呈现过程属性与范导属性,传统具有载体信息等不同层面。文学是主体以语言为创造性手段实现感性生命的自由体验的特殊精神活动。这种活动共时性展开形成文学社会,历时性展开构成文学发展。因此从文学关系的角度去看,文学传统是建构不同时代文学社会之间的审美关系场的历史中介环节;从文学活动的角度去看,文学传统是辅助文学活动的过程机制,是一种具有"范"(支持-规范作用)与"导"(阻激--引导作用)双重意义的功能实体;从主体建设的角度去看,文学传统是文学主体性历史积顶与显示兑现的对象化方式。总之,文学传统不是自在状态的文学资料,而是现代文学主体在活动中对历史成果进行选择而确立的价值关系,是现时文学主体与历史文学主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文学传统因其是一种关系,必然为现时文学主体活动所不断确立、打破、改造和重建,其价值只能通过现时文学主体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得意显现。换言之,正式现时文学主体活动使文学传统得以活化和延续。 文章第二部分侧重探讨文学传统的活化问题。从宏观上考察,现时文学主体通过活动活化文学传统的一般过程为: (!)、根据人的解放的"历史-现时"尺度重新选择确立文学传统的价值尺度; (2)、突破原有文学传统的格局定势,主动拓展审美选择视野; (3)、对历史成果作完整的理解,把握其真实内涵和历史价值,从中汲取主题性内容; (4)、以强烈的自我意识"抛开"或"忘却"文学传统,自由地全身心地投入现代文学活动之中,从而激发文学传统的主体性潜能; (5)、创造性地主动化用文学传统,形成与历史上经典文本相呼应的新的文学活动成果,建构文学传统的新环节。 从微观上考察,在个体的生成过程的各个阶段(前自觉期、自觉吸收期、成熟期、升华期)上,现时文学主体活化文学传统的方式各有其特点。这种活化方式的注进与现时文学主题个体成长构成同步关系。 文章第三部分结合经典文本的永久的魅力与民族文学现代化两个问题探讨文学传统延续的原因与方向。构成文学传统重要内容的经典文本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首先是由于历史上伟大的文学主体将深刻的人性内容与完美独到的艺术形式凝聚于这种文本之中,使之表达了具有人类永恒意义的主题;其次是由于后世历代文学主体对之不断再发现和再创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现代文学主体高扬主体性,再超越前人的水平上使其蕴涵的主题当代化。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主体的现代活动的永恒展开,使得经典文本的魅力具有永久性,使得文学传统不断发展、更生即延续。民族文学的现代化体现着文学发展的方向,体现着文学传统延续的方向。这种现代化随时代不同有不同的具体内涵。通过对文学民族文学性以及文学传统民族化延续与世界化延续的价值分析与历史分析,主体论文学认为:当代文学发展(文学传统延续)尽管要走民族化道路,但主导方向是世界化。其未来的方向是人类一体化文学。 总之文学传统的价值本质决定了它不是归向过去的静态规范模式,而是指向未来的动态功能结构。现代文学主体活动使之活化和延续的 过程表明:文学传统的发展与文学活动的展开,与主体----人的建设的 伟大进程同步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