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体育学院外国新闻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news-letter
【答案】news-letter 即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是最早的民间“报纸”。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由于国家幅员辽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2. 《人权宣言》
【答案】1789年8月26日,国民会议通过了《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简称《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纲领性文件,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主张。宣言共十七条,开始便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1791年法兰西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又正式将出版自由纳入其中。
3. 中东通讯社
【答案】中东通讯社是埃及共和国惟一的官方通讯社,外文简称MENA ,简称中东社,是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最早的通讯社,总社在开罗。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筹资成立,1960年收归国有。1980年由埃及协商委员会遴选该社董事会主席和两名主编。国内有26个分社。国外有15个分社和记者站,大多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各国。每天用阿拉伯、英、法3种文字发稿。着重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是阿拉伯和非洲地区最大的通讯社。设有图片部和电视新闻部,向国内外提供或交换图片和电视新闻。还为中东和非洲国家的通讯社培训人员。
4.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学)
【答案】“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开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它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在编排技巧和报道内容上,它有如下特点: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 滥用照片; 种种欺骗方法; 星期日增刊; 标榜同情“受迫害者”。
5.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夕,是指1913年“_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一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政府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
纸”的罪名而查封; 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只要有碍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也被乘机剿灭; 一些本来拥袁的报纸也有因“城门失火”被殃及。到1913年底,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癸丑报灾”是中国新闻史上对报业的一次沉重打击。
6. 吉拉丹的《新闻报》
【答案】吉拉丹于1836年7月1日在巴黎创办《新闻报》,报价低廉,受到读者欢迎,销路渐涨。《新闻报》是当时最成功的两家廉价报纸之一,该报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案件,知识性、实用性文章占据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连载巴尔扎克的《老姑娘》,开法国报纸刊登长篇小说的先河,在法国首创靠增加广告收入降低报价的先例。吉拉丹不仅是法国廉价报纸的创始人,还是报纸企业化的先驱。
7. 印度报业托拉斯
【答案】印度报业托拉斯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其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通讯社,1919年被路透社收买,成为其附属机构。印度独立后,印报托接替了印度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在印度的业务,于1949年2月正式发稿。该社是印度报业老板合股企业,凡采用它的消息的印度报刊、电台、电视台,均可购买该社的股票,但股东不分红。印报托总部在孟买,在国内有50多个分社,在巴林、北京、科伦坡、达卡、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吉降坡、伦敦、莫斯科、联合国等处派有记者,订有路透社、法新社的新闻,与共同社、南通社、波通社、德新社交换新闻。
8. 时事社
【答案】时事社是时事通讯社的简称,成立于1945年。它自称是向日本报道世界的动向,向世界传播日本的声音的国际性通讯社。它在海外设有25个支局,同19家外国通讯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它每天的发稿量为12万字左右,还办有《经营信息新闻》(关于经济、金融、证券、经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信息)、《金融传真新闻》(关于外汇、黄金、债券、股票动向、贸易情报、景气指标等的消息)等传真业务,颇有影响。它出版《世界周报》等刊物及《时事年鉴》,还设立了社团法人内外形势调查会、社团法人中央调查社等组织,活动范围相当广泛。
二、简答题
9. 列举20世纪初澳大利亚出现的报团,并作简要介绍。
【答案】20世纪初,澳大利亚出现了报团。1902年默多克报团形成,1921年“先驱和时代周刊”报团形成,瑙顿报团和帕克斯报团也相继出现,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1)默多克报团1923年在阿得雷德创办《阿得雷德新闻报》后,又陆续拥有了《澳大利亚人报》、《每日镜报》、((每日电讯报》、《真理》周刊和多家郊区报刊和电视台。
(2)费尔法克斯公司1951年在悉尼创办的《金融评论》,虽然发行量不大,但在上层政界和经济界有很大权威。该公司又于1926年和1969年在堪培拉创办了《堪培拉时报》和《堪培拉
新闻报》,同时经营广播和电视台。
(3)帕克斯新闻联合控股公司规模较小,由弗兰克·帕克斯创建于1933年,1972年把《每日电讯报》卖给默多克新闻公司后,转而迈向广播电视业。
澳大利亚报业的最大特点是垄断严重,仅默多克和帕克斯两个报团就控制了全国90%以上的报刊,此外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每家日报几乎都有股份,在电视、广播、杂志和城郊、乡村报纸等许多方面又都有相互连锁的股权。
10.二战后,意大利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_战后,意大利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独家垄断时期(1946年至1975年)
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成立于1946年,当时由政府直接控制。它所属的3个全国性的电台广播网于1950年开始播出。正式的电视广播始于1954年,当时电视信号覆盖的面积为全国领土的36%a。正式的彩色电视广播始于1975年。
1975年,意大利议会通过了一项重要法令一一《关于广播和电视播出的新规定》。该法令规定,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政治上独立,报道要客观; 公司下属电视台实行自治,节目计划受议会监督。针对日益强烈的要求开办商业性电视台的呼声,新规定重申了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独享的全国广播的权利,同时要求该公司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尽管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上百家地区性私营广播电台,70年代初期,个别城市还出现了地区性私营电视台,但直到70年代中期,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的垄断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
(2)商业广播迅速发展时期(1976年至1990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意大利广播电视史上的“混乱时期”。1975年通过的《新规定》,意在巩固广播电视公司在广播电视业的垄断地位,结果却适得其反。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坚决反对广播电视业的国家垄断,强烈要求获得从事广播电视业的合法权利。在他们的不断申诉下,宪法法院允许私人在不危及国家垄断的前提下从事地区性的广播电视业务。由此,地方性的私营广播电视台便纷纷建立。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开办了意大利电视公司电视三台,主要播出服务性节目。然而,与商业电视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公共电视网的反击显得微不足道。1982年,贝卢斯科尼手下的菲宁维斯特公司已拥有3家全国性的商业电视网,与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旗鼓相当。(3)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和菲宁维斯特公司平分天下时期(1990年至90年代末期)
鉴于商业性电视网不断扩张,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与商业电视台纷争不断。这一所谓的“电波纠纷”持续了十多年,直到1990年223号法令的通过,打破了公共电视网垄断的单一体制,预示着商业电视网与公共电视网相互竞争的新时代的到来。但是,说到底,这种竞争不过是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和菲宁维斯特公司两家之间的竞争,因为它们各辖三家全国性的电视网,占据了意大利国内广播电视市场的90%。而其他小型的广播电视台是无法与它们匹敌的。
11.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的大型网站有哪些类别? 网络新闻传播迄今为止的发展轨迹怎样?
【答案】(1)大型的网站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