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社会工作

【答案】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可以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2.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一般是成对存在的,即只有两个社会位置上的人相互关联时,它们之间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有可能一个人处于与他人的多种联系之中,即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3. 内容分析法

【答案】内容分析是指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的一种研究技术。所谓“各种信息交流形式”指的是诸如书籍、杂志、报纸、诗歌、歌曲、绘画、电视节目、演说、信件、照片、广告等各种书面材料、宣传品和艺术品。所谓“明显的”内容,是指这些形式外在的东西,比如它们的文字,颜色和实物本身,而不是这些文字,颜色和实物的含义。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主要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此外,还对这些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

4. “增权”

【答案】增权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

度或政策安排。

5. 心理防卫机制

【答案】心理分析理论是基于对人的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正常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但过分使用则会导致心理问题。

二、简答题

6. 社会性别理论。

【答案】社会性别是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石,是女性主义的基本分析范畴。

女性主义思潮中有关社会性别的观点和理论认为:

(1)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社会角色

即男女各自从社会中学来的行为及所从事的活动,应承认妇女在生活中亦扮演着中心的和重要的角色,不应忽视或回避妇女问题。

(2)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社会关系

即认为性别是构成社会关系的成分,而且是表明男女两性之间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因而必须研究家庭中人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探讨社会发展对家庭及不同性别、阶级、宗族关系的人群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实践

即不应把妇女看作被动的社会性别的承受者,而应看到妇女是具有主动性的强有力的参与者,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社会性别给妇女带来的不平等状况的。

7. 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答案】社会工作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项:

(1)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

(2)受助者

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4)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8. 社会工作专业目标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标是怎样统一的?

【答案】社会工作专业目标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标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统一:

(1)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是通过助人活动使人与社会摆脱困境而获得发展。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种社会调节机制它并不能成为直接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个人或群体充分调动内在或外在资源以获得充分发展。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是通过调动人的潜能、促成各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来实现它的专业目标的。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这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直接目标; 其次是推动专业理论的发展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创新。

(3)专业目标和专业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适应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快速变化。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不论是社会工作专业还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都必须建立起能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机制,以确保专业和专业教育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这个专业教育体系必须由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同来完成。

9. 简析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答案】(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及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产生以来就有两种取向:①以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 ②以社会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或称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尽管二者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差异,在对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角度上也有不解释,但它们的研究成果都丰富和发展着社会心理学。进而也有学者开始探索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可能性。

(2)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对以个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的贡献是直接的和明显的。当受助者的问题主要是个人性的,并与他的意识和认识密切相关时,社会工作者就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帮助他解决问题。由于社会工作的仟务与受助者的心理状态和态度有关,由于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细致、复杂的互动过程,所以社会心理学必然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柱。

(3)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心理学领域

社会心理学在总体上对社会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如下方面更为突出:人的社会化理论、人格理论、人类成长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群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认知理论、民族性格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