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变迁理论
【答案】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及人们的行为模式所发生的变化。社区是具体的社会,推动社会变迁、解决社区问题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目标。社区工作本质上就是关于人和社会变迁的事情,它关注如何协助人们和服务提供者,使两者都能配合不断变迁的环境。
2. 社会工作专业化
【答案】专业化是一个由在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的集合向由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的群体性共同行为发展的过程。专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专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①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发展;
②其后,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土升为理论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3. 增能理论
【答案】增能理论则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增能小但在于增强其原本丧失的机体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甚至可以减轻他们对社会的“拖累”。增能理论是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关注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
4. 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兔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5. 认知理论
【答案】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二、简答题
6. 简述个案会谈的技巧有哪些?
【答案】(1)沟通技巧
所谓沟通即是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它发生在一方向另一方发送信息时。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无时不与案主沟通,这需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比如同感、。
(2)关系技巧
关系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工作者不能同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与案主建立和保持好的工作关系也需要技巧。它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地回应的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及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
社会个案工作者是通过一个过程去帮助案主成长和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有不同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
①接案和约定技巧。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②评估技巧。它是指在会谈过程中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③签订契约技巧。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④介入技巧。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⑤检讨及终结技巧。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7. 简述社会行政的层次。
【答案】社会行政的层次主要包括:
(1)社会政策的层次
不同层级的政府及单位所制定的福利政策具有层次上的差别。一般说来,高层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涵盖面大,政策规定也较笼统。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福利政策则比较具体,更具操作性。
(2)宏观社会行政和微观社会行政
社会政策层次上的差异性造成了社会行政的层次性。可以把在较高层次上执行宏观社会政策
的活动称为宏观社会行政,把执行具体社会政策的活动称为微观社会行政。
①宏观社会行政,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内执行社会政策,它一般与政府行为有关。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
②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并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的相对性和执行政策的连贯性使二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宏观社会行政对微观社会行政有直接影响。
8. 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
【答案】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主要包括:
(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
①福利性
a. 无论是对失依儿童的救助,还是对所有儿童的教育和服务,儿童社会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儿童生存与发展基本权利的保障,目的都是儿童的幸福和发展。
b. 儿童社会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改变儿童所处环境,为儿童幸福和快乐提供条件。最终结果是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受到良好教育,保证儿童在当时获得好的生存,将来获得好的发展;
c. 儿童社会工作的费用大多由政府福利经费支出,对儿童的养育和服务是无偿的、福利性的。 ②以社会性服务为主
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直接面对儿童的个案性的、精神性的服务大量存在并日渐发展,但更多的工作是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工作。
③专业要求高做儿童社会工作要涉及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面很广,否则就很难面对发展中的儿童。同时,工作中稍有谬误,对儿童的伤害就会很严重,甚至会影响其终生。因此,专业性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特征。
(2)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①儿童社会工作具有保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为目标,保障了儿童的生命权、娱乐权、教育权和发展权。
②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
a. 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
b. 儿童社会工作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增强未来社会的安全。
因此,儿童社会工作同样是社会安全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一环。 ③儿童社会工作具有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虽然也进行补救性的工作以减少儿童面临的问题与痛苦,但其最终日的是面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