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物流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物流绩效管理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为了确保物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经济性,物流绩效管理应注意:

(1)以关键指标为重点进行考核

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方法。KPI 的精髓在于:企业绩效管理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围绕对企业战略的实现关键的那些问题进行指标设置与考核。否则,可能由于指标过于宽泛,让员工抓不住重点; 同时,企业对众多微不足道的指标进行考核,也会消耗大量宝贵的人、财、物资源。

在物流绩效考核中,也应积极采用KPI , 注重对关键指标的设置与考核。比如,对于实施大规模定制的企业而言,反应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与此相关的一此指标,如顾客订单处理时间、生产各料时间、货物送达时间等就应该成为关键指标。

(2)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在物流绩效管理指标的设置中,应注重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能定量的指标应尽可能定量化,但不能因为过分强调指标的定量化而放弃一些重要但却难以定量化的定性指标,或者对一些难以定量化的指标牵强地予以定量。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3)注重对例外情况的控制

物流绩效管理应该对例外情况进行格外的关注,对本期所出现的特别坏或特别好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其真实的原因。对于重要的例外情况,企业物流部门应该及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汇报。注重对例外情况进行控制,有助十企业不断改进物流工作,防患十未然,避免突发事件的爆发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危机。

2.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具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答案】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具有以下突出的特征:

(1)环节多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开展贸易,必然涉及关税、检疫等问题。因此,相应的物流活动也必然增加报关、保税货物物流管理、进出日检验检疫等环节,这些环节是国内物流所没有的。

(2)周期长

与国内货物运输相比,国际货物运输路线要长得多,运输费用也因此在进出口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国际物流中,除了小部分价值非常高或者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的商品,如精密零部件、鲜活商品等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临近国家之间的部分商品采用铁路、公路、管道运输的方式之外,绝大部分商品采用海洋运输的方式。海洋运输速度慢的特点是导致国际物流周期长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通信传输延迟、资金融通需要、特殊包装要求、海关清关手续等都是造成国

际物流周期长的重要原因。

(3)更复杂

由于各国之间的物流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国际物流比国内物流更为复杂。

不同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的有效运行中断,可能山于对方一国家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的整体效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由于不同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严重不平衡,使得国际物流的信息系统建立更为困难。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标准不一样,使得物流作业环节难以有效衔接,影响物流设施、设备的工作效率。在物流管制方面,不同国家适用的法律规定不同,也使得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远高于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

(4)风险大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风险

罢工、战争、恐怖活动等都可能给国际物流活动带来较大的风险和影响,导致国际物流管理特别是全球供应链管理难度的增大。

②经济风险

从事国际物流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资金流动,因此,在国际物流中,汇率、利率的变化都可能引发风险。

③自然风险

在国际物流中,由于环节多、周期长,可能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如暴雨、台风等的风险增加。

3. 结合企业经营的实践,请你谈一谈对存货功能的认识。

【答案】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理想的情况是在接到客户订单之后再进行采购、生产,将存货水平降为零。但要实现完全按订单进行生产,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且能够消除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但要满足这些条件,具有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存货就具有其经济合理性。存货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有些产品需要靠近原材料或能源的产地,有些产品的生产需要选择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而且,很多行业的生产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这样,生产非常集中,而顾客则分布在各地。为了有效地满足对分散的顾客的服务水平,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企业需要在各地备货。在生产工厂,也有必要储备一定的产成品,以备不时之需。

(2)平衡供求关系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根据季节性高峰需求来设训生产能力是不科学的,会导致淡季时生产能力的严重闲置。较好的办法是在全年实现平衡的生产,这样,淡季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一部分储备下来,满足旺季的消费需求。

(3)实现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物流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配合,不能从孤立的角度看

待物流优化问题。为了在满足既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物流总费用的最小化,需要在存货费用与其他物流费用之间求得平衡。比如,大批量的原材料采购固然会增加原材料的存货资金占用,导致利息支出增加、仓储费用增加,但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单位原材料的运输费用,同时,单位订货费用也会下降,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数量折扣,只要节约的运输费用、订货费用、价格折扣大于因此增加的利息、仓储费用支出,原材料存货的增加就具有经济合理性。

(4)降低生产成本

保持生产线的长期、稳定运转有助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这就意味着在需求存在波动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产成品存货。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权衡因此降低的生产成本与增加的存货费用之间的关系,只要前者大于后者,保持生产线的稳定就是合理的。当然,对于技术含量高、产品生命周期短的产品要特别谨慎,否则可能会山于更新换代产品的出现而使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5)规避经营风险

原材料、零部件的适当库存,可以避免由于紧急情况的出现(如由于供应商延迟交货或发生重大事故而导致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不及时)而造成企业停产现象。对于潜藏着涨价因素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企业如果能够提前购进,进行一定数量的储备,则能够获得较大的利益。

4. 在当前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企业应如何致力于节约存货费用?

【答案】存货管理的仃务为:在满足存货各项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存货费用,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

(1)存货管理的内容

具体而言,存货管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开展订货决策。

即合理确定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的存货水平,以实现订货费用、价格折扣损失、资金占用费用、变价损失、缺货费用等存货费用的最小化。

②开展仓储管理。

即确保所有存货得到良好、安全的保管,充分利用仓储面积、容积,以降低仓储保管费用,减少货物损耗。

(2)企业节约存货费用的措施

企业节约存货费用的措施主要有:

①首先对仓库进行重新规划,将畅销品以及滞销品、新品、季节性产品等一一列出;

②库存方法重新划分:从新规划储去,对产品摆列及其摆放位置做到心中有数,并要求定额,定位,定量的正确标识;

③对进库,出库物品要有凭有据,实际掌握进、销、存的数字;

④实际分类管理:实施A , B , C 分类,对A 类产品及季节性强的产品加强空管力度,对B 类产品实行重点管理,进行必要的促销:对C 类产品实行快速处理,即一次性处理;

⑤实施专人负责管理,设特卖区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