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618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各占50%)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我国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答案】(1)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

①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表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

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②新时期党性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党性原则决定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成败与优劣,从而也影响到党的宣传工作的成败与优劣。 ①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②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只有按照党性原则,我们的新闻工作才有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分清是非,才会有正确的立场。

③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党的新闻事业的威信,首先来自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威信,来自党的新闻部门忠实地传播中央的声音。因此,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只有依靠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的新闻事业要发扬战斗作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必须按照党性原则,紧紧地依靠各级党组织。

④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区别于一切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特征。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界限的最主要标准是党性原则,防止、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的最锐利的武器一也是党性原则。

⑤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的各项改革(包括新闻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我国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变时期,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且我国的新闻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过程中,要使新闻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必须加强党性。

(3)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①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表现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组织上,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

②在贯彻党性原则中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

(4)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

2. 1927年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答案】1927年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后,立即实行以统制为本的新闻政策,并利用政权的力量、通过法律手段,很快就建设起一个以统制为本的新闻法律制度,简称新闻统制制度,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制定新闻出版法令,剥夺进步报刊新闻自由权。

国民党独裁政权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新闻出版的法律和条例。这些法令对报刊的出版、内容、发行等均有极其苛刻的规定。

①创办报刊要事先登记,报纸付印前需送有关方面审查,凡“宣传共产主义及阶级斗争者,,,“反对或违背本党主义政纲政策及决议案者”,“妄造谣言以淆乱视听者”均被视为“反动的宣传”而将受到严厉处罚。

②一些法令还规定:“各报社刊新闻,须以中央通讯社消息为标准”,凡是不符合标准的新闻,对国民党“有不利影响之消息”,“应扣留或删改。”而且,这些法令的许多条款意义含混,由执法机关任意解释,使得报刊动辄得咎。

(2)实行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

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曾再三申明“保障新闻自由”,“取消新闻检查”,以显示其“开明”,其实,这纯属国民党企图笼络人心的权宜之计。检查官可以任意删改稿本,而且删改之后不许留空白,必须衔接起来,使读者看不见检查删削的痕迹。这种蛮横恶劣的检查方法,曾引进步人士的极大J 质慨。

(3)残酷迫害甚至杀害进步报人。

国民党实行残酷的血腥恐怖统治,豢养的大批特务流氓四处活动,干着恐吓、绑架、暗杀等无耻勾当。捣毁、查封进步报刊,逮捕杀害进步报人之事屡有发生。

国民党的新闻控制是极其严酷的,与清王朝以及北洋军阀政府的新闻控制在本质上一脉相承,核心是建立起一个以统制为核心的新闻法律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是扼杀新闻言论出版自由的社会政治根基。

3.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方针。

【答案】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还有其他的方针、原则,比如“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两办”方针,正确开展新闻批评的“开、好、管”三字方针等,这些都体现和服从于这个“两为”方针即基本方针。

(1)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

新闻传播事业为社会主义服务是要积极推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新时期要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

(2)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

新闻传播事业为人民服务,应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愿,传达人民的呼声。人民是新闻报道的主体,人民的劳动、工作和生活,应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报道内容。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通过新闻报道和发表意见,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实现人民对自己的“公仆”的监督和批评。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要从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切实贯彻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实行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报道原则。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指社会主义媒介机构和广大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宣传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报道社会主流、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业绩上,使反映进步思想和代表正确发展方向的新观念、新生活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要内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否认、排斥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党和政府的缺点、错误的揭露和批评。倡导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又有一定的揭露和批评,能够全面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貌,更好地贯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

4. 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答案】梁启超(1873年一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从小熟读经史,11岁中秀才,15岁进广州“海学堂”读书,17岁考中举人。1890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落榜,取道上海回广东时从坊问购得《赢环志略》,第一次接触近代报刊。回到广州后,拜康有为为师,除了向其学习今文经学外,还接触了西方“新学,,和报刊。1895年同康有为进京会试期间,参加“公车上书”,并积极参与组织学会和办报活动,《中外纪闻》是梁启超主编的第一个报刊。后应黄遵宪之邀南下筹办《时务报》,并主持笔政一年零三个月。

梁启超在办报活动中,逐渐加深了对报刊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报刊性质、职能与作用的看法。

(1)他认为报刊具有强烈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往往首先开办报刊,轰开局面,大造舆论,然后建立政治团体。梁启超认为:“度欲开会,非有报馆不可。”梁启超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2)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梁启超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在于“去塞求通”。他说:“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 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反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