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五邑大学文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陌生化

【答案】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2. 典型

【答案】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3. 欲望升华说

【答案】欲望升华说是弗洛伊德关于艺术本质和审美本质的学说,该学说以精神分析学作为哲学基础。在弗洛伊德看来,尽管艺术活动是受本能欲望驱使的非理性的直觉活动,但艺术家能够在理智的控制下构建一个象征体系,使本能欲望及其引起的种种冲突以社会公认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艺术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在想象中得到能量的释放和升华,因而艺术品给人以美感。简言之,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和美根源于人的本能欲望,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对本能欲望的升华。

4. 叙述视角

【答案】叙述视角又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对叙述视角研究得比较精细的是结构主义的批评家们,他们对叙述视角的形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

二、简答题

5. 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

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和抒情为目的,主要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其中,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相当于“艺术形象”或“形象”这一概念。

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审美意象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

(2)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①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②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③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④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⑤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6. 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案】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关系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三种文学类型的形成,是人类文学创作活动的历史产物。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①定义及特征不同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自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②创作过程不同

现实型文学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以夸张、虚构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段,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性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丁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它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法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7. 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答案】行动序列是叙事作品中人物行动逻辑的基本表现形式。以叙事作品《窦娥冤》为例。 《窦娥冤》中的主人公窦娥是一个屡遭不幸,最后含冤而死的弱女子。故事中围绕着她而展开的行动有:被父亲抵债送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过门后丈夫病故,被张驴儿父子欺凌,张驴儿诬告她毒死张的父亲,她为了保护蔡婆婆免受刑讯而屈招,桃机太守枉断她死罪,她临刑前发下二愿以证明冤屈,她的鬼魂显灵让父亲昭雪冤屈。这一系列行动除了最后因她父亲的到来和她的鬼魂显灵而产生逆转外,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她命运的恶化。构成这个恶化过程的行动序列是:

(1)可能性

窦娥的父亲因欠了蔡婆婆的高利贷还不起,加之要上京赶考,只得将窦娥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这个行动本身并没有直接导致窦娥的不幸,但从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来看,她去做童养媳这件事使她从与父亲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中抛出,落入了一种小稳定的新状态,从而为后来受人欺侮的不幸遭遇提供了可能。

(2)变为现实

从张驴儿父子强住她婆媳家、逼她为妻,到张驴儿误毒死自己的父亲反诬告窦娥,桃机太守枉断命案,这就是窦娥受冤屈至死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可以划分出更小的序列:张驴儿逼婚不成、设计毒死蔡婆婆未遂,这些事件又是窦娥受冤的条件即可能性,而诬陷窦娥下毒借以逼她就范到诬告和枉断才是窦娥受冤变为现实的真正过程。

(3)取得结果

《窦娥冤》中,窦娥受冤的结果实际上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她的状态恶化的结果,即她一次次反抗张驴儿、反抗桃机太守的失败直至被处死; 另一方面则又并行着她的命运改善的过程,即她对天发下三愿、三愿皆验,她的鬼魂显灵使冤案终于得以平反。后一过程在今天看来似乎过于虚幻,但从古典叙事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也应当被视为一个实际的行动过程。这意味着这个行动序列实际上具有双重意义:从现实的行动过程来看,是一个揭露社会黑暗、表现人生痛苦的悲剧; 从带有传奇色彩的昭雪冤屈的“人团圆”结局来看,又是一个宣扬道德惩戒、歌颂反抗胜利的正剧。

8. 简述艺术起源“游戏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游戏说”是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之一,其主要观点有:

(1)艺术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2)“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

席勒在康德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游戏,其实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在席勒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游戏的冲动,是因为生命力的盈余。审美的游戏,是对动物性游戏的提升,它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