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342农业综合知识四之农村社会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答案】学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对农民的历史地位与特性,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及城乡关系都十分重视,有丰富的理论。
(2)要有“以民为本”的理念,以农民的利益为立足点,尊重、相信农民的无限创造力。
(3)要深入田野,从实求知,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学习,获取知识和才能。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持续地关注研究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势,为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知识和建议。
2. 什么是农民负担?它包括哪些负担项目?
【答案】(1)农民负担的概念
农民负担是指农民以现金、实物、活劳动等形式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农民负担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分配关系的产物,它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2)农民负担的项目
按照不同标准,农民负担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显性负担和隐性负担
a. 显性负担是法定的负担项目,也是农民可以直接计算的负担;
b. 隐性负担则是那些隐性的、不直接的、不确定的负担项目。
②合理负担和不合理负担
a. 合理负担是指农民根据国家规定,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负担项目;
b.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依据,巧立名目向农民收取的费用,则属于不合理负担。 ③合同内负担和合同外负担
a. 合同内负担是农民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向国家和集体组织承担的负担项目。 b. 合同外负担就是地方政府机构以各种理由向农民征收的负担项目,主要包括涉及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罚款、基金,以及因政府职能部门发放证、牌、照,有关部门发行有价证券、报刊、书籍等项目而收取的款项。
3. 论述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答案】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是消除城乡融合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2)设置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激励,以求各种资源的效率调整到最佳状态;
(3)当新的制度中又出现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因素时,应及时予以调整,继续推进制度创新迈向更高阶段;
(4)任何国家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都同时又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的阻碍城镇化的制度逐渐瓦解,而新生的促进城镇化的制度不断涌现;
(5)—种有效的供给激励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或阻碍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就是力求消解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创制有效率的制度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即使在不改变其他因素的基础上也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对于我国整个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4.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意义?
【答案】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1)冯和法的《农村社会学大纲》(1931)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的意义: ①技业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农业生产是工业化的基础;
③中国的全人口以农村人口占主体的地位;
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
(2)言心哲在《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中开宗明义,从衣食、人口、经济、社会、政治、教育、历史、工业、都市等九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意义。
(3)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需要
农村社会学家李守经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学》,是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本农村社会学教材。从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任务角度说明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认为农村社会学对建设现代化农村,制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实现城乡协调和融合发展都十分必要。
5. 乡村建设运动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
【答案】(1)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缘由
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日益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它是清末民初“村治”、“村政”的延续与发展。
这个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兴起,其主要缘由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内部因素
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以土地为生,但北伐战争胜利后,军阀混战,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掠夺有增无减,又逢特大水旱灾害,农村问题更为严重。
②外部因素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帝国主义将经济危机转嫁到中国,倾销其洋货,争夺中国城乡市场。由是中国农村经济日趋衰落,农民贫困加剧,生活质量更加恶化。
(2)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由于日本侵略大举进攻,乡村建设运动遭受破坏。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由河北保定迁往湖南长沙,不久内迁重庆。1940年晏阳初在四川巴县歇马场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为国民党政府培养县政人才。
各地建立的实验区、平民教育、模范村或县进行乡村建设,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和主张,进行了一系列务实的实践尝试,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形成了一场规模颇大的社会运动。
6. 农业补贴有什么意义?我国农业补贴有什么取向?
【答案】(1)农业补贴的意义
农业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者向某些特定消费者提供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行为。
农业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宏观政策,能保护与促进本国农业发展,维护与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
(2)我国农业补贴的取向
①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财政农业支持体系,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结构调整。 ②支持生态工程建设。
③支持贫困地区扶贫开发。
④增加农民收入。
⑤研究制定农民社会救助保障制度。
⑥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7. 试述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历程和所取得的经验。
【答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县为主体、乡镇为基础,围绕主要为当地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主要任务,对县级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机制进行综合、优化和调控,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农村教育体系,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使教育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1)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历程大体上有三个发展阶段:
①探索性阶段。主要标志是初步形成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雏形。
②建立实验县、示范乡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的阶段。突出标志是涌现出一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典型。
③由实验进一步扩展到实验大区的推广阶段
突出标志是国家教委将积极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纳入“九五”和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
(2)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从实验到扩大,取得的经验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