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64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互惠道德”一般在( )出现。

A.6~7岁

B.10岁以前

C.10岁以后

D.12岁以后

【答案】C

2.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

A. 概念转变

B. 概念形成

C. 概念同化

D 概念整合

【答案】A

【解析】概念转变是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因此,答案选A 。

3. 研究表明:( )程度的“认知不协调”对动员学生的注意最为有效。

A. 较低

B. 中等

C. 很低

D. 很高

【答案】B

4.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考点】知识的分类。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是“有关……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知识是什么”的描述,因而是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选A 。几乎是一样的题目在2007年考试中也考到了。

5. 属于麦克里兰德成就动机观的是( )。

A. 高成就动机者能积极地全力以赴地完成某种困难的任务,并获得成功

B. 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速度快慢

C. 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趋向

D. 人们参与学习活动,并非只是使成就需要得到满足

【答案】B

6. 按问卷设计的形式不同,可将问卷分为( )。

A. 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

B. 个别间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

C. 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

D. 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

【答案】C

7. 划分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的依据是( )。

A. 根据迁移的效果

B. 根据迁移的方向

C. 根据迁移的内容

D. 根据迁移的性质

【答案】C

8. 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的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叫( )。

A. 教学评价

B. 教学测验

C. 教学测量

D. 教学评估

【答案】B

【解析】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教学测验所包含的只是测量目标的一个样组而不是全部。因此,答案为B 。

9.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考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考查。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他提出了著名的心里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新题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成年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老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克服绝望感。

10.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