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产权制度

【答案】产权制度是指以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为基础形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2. 有效竞争

【答案】有效竞争是指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有效竞争的具体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短期来看,如果现实的市场背离了完全竞争的某个条件,那么最好在其他条件下也有所背离。这样的竟争才是有效的。

(2)从长期来看,存在着潜在竞争和替代品竞争的产业或市场,就是有效竞争的产业或市场。

(3)工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也具有竞争的性质。

当新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进入一个产业,并且使自山进入发生困难时,现有的实力强大企业却可以通过产品多样化的方式,即通过产品选择和设计以增加新产品的方式进入这个产业。这样,既有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又存在应用科学技术而带来的进步,也不会阻碍竞争机制的作用。

3. 市场规则

【答案】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就实质而言,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和信用等形式规定或表现出来的市场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规则、市场竟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等。市场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其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4. 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中才会出现,因为金银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

地调节流量中的货币量。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主要指价格与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之间的关系。

【答案】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小能成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

②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2)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殖的货币。资本不是一般的商品价值,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 )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资本流通公式是:G (货币)-W (商品)-G' (更多货币)。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即产生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①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流通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等价交换,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②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 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③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 ´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

④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

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6. 简述等价形式的三个特征。

【答案】等价形式是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就是使用价值,它不仅把另一种商品内在的价值表现为外在的,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而且把另一种商品的价值量也明确表现出来了。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作为等价形式的商品是一定的具体劳动的产物,它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成为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材料,因此,生产商品这种等价物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形式的社会劳动。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本来是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在商品交换时,商品却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发生作用,从而表明生产另一种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所以,生产等价物的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

7.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具有双重意义:

①从实物形态上看,资本的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因此,马克思把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②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马克思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①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乘」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总是千方百计地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就随之提高。同时,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从而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既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又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从而造成日益增多的产业后备军,使无产阶级陷于失业、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