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982经济理论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利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什么样的通货膨胀能够降低失业率。
【答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短期内,即通货膨胀预期来不及调整时所存在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π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附加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由此,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就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2. 一个发达国家,可否长期通过某些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繁荣。
【答案】一个发达国家不可以长期通过某此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繁荣。分析如下:
(1)政府支出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短期中,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以此减轻衰退。政府转移支付也是一项重要的则政政策工具,但政府转移的乘数效益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
(2)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因此,在长期,增加政府开支并不能刺激经济繁荣,只能提高价格水平。
3. 什么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它与实际的预算盈余有何区别?
【答案】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如果用t 、g 、t r 分别表示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用y 和y*分别表示实际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用BS*表示)和实际预算盈余(用BS 表示)分别为为和,二者差额。一般说来,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充分就业e 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反之,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
4. 什么是GDP 折算指数? 什么是消费者物价指数? 这一者有何差别?
【答案】(1)GDP 折算指数是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比率。名义GDP 是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产出。实际GDP 是选取某一年的价格为基年价格,按照基年价格计算的产出。
(2)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 ,它测量的是典型城市家庭的生活成本。在某个基期选择一篮子城市家庭主要消费的物品和劳务,调整这一篮子产品的数量使其按基期的价格计算,其价值刚好为100。之后按各年不同的产品价格计算这同一篮子产品的成本,即可得到各年的CPI 。
(3)GDP 折算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常用指标,但实际上两者在计算的幅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两者所选择的作为计算基础的一篮子商品的种类各不相同。GDP 统计中并不包含进口产品,因而,GDP 折算指数也就没有计算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反,CPI 中却包含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时,以GDP 折算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就会
,而CPI 只计低于以CPI 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另外,GDP 统计所有当年生产的商品,是“普查”
,统计基数不同,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算固定一篮子商品,是“抽查”
5. 简述非利普斯曲线的内容。
【答案】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国1861年至1957年的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在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把这种关系用曲线的形式反映出来就是当年意义上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坐标图形上,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对于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菲利普斯的解释是:货币工资变动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程度的函数,劳动市场上失业率越低,即劳动市场上有超额需求,雇主间竞争会驱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劳动市场上越是供过于求,货币工资率上升就越少。后凯恩斯主义代表萨缪尔森和索洛等人利用美国的经济资料进行类似的研究,但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 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菲利普斯曲线
图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 ,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可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 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物价,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
但是,如果人们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向上移动。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达的这种关系只有在短期才存在,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菲
利普斯曲线变成一条垂线。而理}h}预期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达的这种关系在短期都不存在。
6. 通过总供求模型的图形,说明物价下跌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一国的总产出和物价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关系决定的。下面利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进行研究。
(1)总需求收缩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从而导致物价下跌。假设总供给不变,总需求减又AD 移动到AD' 则均衡价格由P 0下降到P 1,总产出相应减少。如图所示。
图 总需求曲线左移
(2)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成本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刺激企业在价格不变时增加产出。如果总需求不变,那么总供给的增加就会导致物价下跌,总产出增加。如图所示。
图 总供给曲线右移
(3)总需求、总供给同时扩张或收缩的情况。总需求扩张,若总供给不变,则会造成物价上涨; 总供给改善,若总需求不变,则会造成物价下跌。二者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如果力量相同,那么就会相互抵消; 如果总供给改善的程度大于总需求扩张的程度,那么,就会出现物价下跌。如图所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