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8中国历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传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比利时
C. 英国
D. 日本
【答案】A
【解析】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7年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 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
2. 国民党成立了用来协调战时的金融政策及其各银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组织是( )。
A. 中国银行
B. 中央银行
C. 交通银行
D. 四联总处
【答案】D
【解析】1939年9月8日,国民党的四大银行,建立了“四行联合办事总处”以协调战时金融政策及诸行间相互关系。蒋介石任理事会主席,总揽一切事物,对四行进行战时管理,从而控制了大后方的金融命脉。
3. 在五四运动中,站在最前列,起了先锋作用的是( )。
A. 工人阶级
B. 市民
C. 资产阶级
D. 青年学生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是1979年5月4日最先在中国北京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口本的消息传出后,北京爱国学生纷纷集会、游行、罢课等示威活动。并逐渐演变成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全国范围内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解析】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文革”结束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
5. 1915年12月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又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南北议和。这些情况表明( )。
A. 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 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
C. 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D. 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同盟
【答案】C
【解析】题干所列情况表明,军阀对革命派的支持并不是真正的支持革命,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6. 1928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规定( )为国民政府军政最高机关。
A. 最高法院
B. 建设委员会
C. 军事委员会
D. 侨务委员会
【答案】C
【解析】1928年2月2日至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规定:国民政府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举委员若干人组成,其中推定常务委员5至7人、主席1人,下设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并设最高法院、监察院、考试院、大学院、审计院、法制局、建设委员会、军事委员会、蒙藏委员会、侨务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军政最高机
关。
7.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九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8. 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的是( )。
A.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C. 提出了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D. 提出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任务
【答案】D
【解析】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村召开。这次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今后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 1962年7月,全国大约有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 农村阶级斗争出现新动向
B. 人民公社制度被取消
C. 农村政策出现了右倾动向
D. 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
【答案】D
【解析】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0.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A. 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