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共八大路线

【答案】中国八大路线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八大上确立的路线,大会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在经济建设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 中共九大

【答案】中共九大是指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林彪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中共九大的核心内容是阐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党章取消了党员的权利,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3. 法币改革

【答案】法币政策是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布紧急法令,实行币制改革。规定自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有公私收付一律使用法币,不得使用现金; 实行白银国有,所有白银必须在规定限期内兑换法币; 改银本位制为外汇本位制。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

4. 皖南事变

【答案】皖南事变是指发生于民国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在皖南事变中,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或牺牲; 叶挺与国军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其副官刘厚总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的题词。

5. 中国科学院

【答案】中国科学院是指建国后成立的自然科学综合研究中心。1949年11月1日,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郭沫若担任院长。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的学术领导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本的科学理论问题和国家建设中的关键性、

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问题等。中国科学院的建立为我国科学事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七一五分共

【答案】七一五分共是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共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制裁”共产党人,正式做出关于“分共”的决定,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确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随后,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各部纷纷发出通告、训令,取缔共产党和一切革命活动,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的反共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7. 制宪救国

【答案】制宪救国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要求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1922年11月,《东方杂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掀起了制宪高潮。1922年8月国民会议公布了一个宪法草案,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纸空文。

8. 国家主义派(醒狮派)

【答案】国家主义派是曾琦、李磺等于1923年12月在法国巴黎成立的一个组织,初名为“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1924年秋在上海形成中国青年党在国内最初的组织。他们创办《醒狮》周报,随后又出版多种书刊,因此被称为“醒狮派”。他们初期活动的一切主张,都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发表,因此社会上又称其为国家主义派。国家主义派鼓吹反苏反共; 强调“全民国家”,否定国家的阶级性; 宣扬“全民革命”与“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等。为揭露国家主义派理论的反动本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青年团,通过《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

1926年下半年后,对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国民党左派也开展了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国家主义派的影响日益缩小。

9. “一边倒”

【答案】“一边倒”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由于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及其以后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政权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决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

10.黄炎培

【答案】黄炎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二、论述题

11.“文化大革命”是如何发动的又是如何逐步发展到全面夺权的?

【答案】(1)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1月20日,毛泽东指令上海立即出单行本,向全国征订;同时打电话给周恩来,要求各报转载姚文。

(2)1966年初,彭真主持制定了《二月提纲》,试图对这场学术讨论中的“左”的倾向有所遏制;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将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打为反党集团,并加以批判;16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进一步否定了《二月提纲》,“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发动。

(3)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当天,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导致全国掀起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掀起了“破四旧”和“大串联”,全国开始出现大动乱局势。

(4)林彪、江青等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为借口,策动各地所谓“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使各级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广大党员停止组织生活。在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过程中,又进行所谓“夺权”斗争,结果造成了全国内乱。

12.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 有什么意义?

【答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发动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自始至终获得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战争的顺利发展。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成为这支革命军队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苏联政府在物质上和军事上的援助。苏联政府对北伐战争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苏联来华的军事顾问在协助北伐军制定战略方针和战役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洋军阀内部矛盾重重。

北伐战争的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极大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①在工人运动方面:工会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人的政治斗争不断加强,其中最突出的是汉口、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和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史上的壮举,对全国反帝爱国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谱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篇章。②在农民运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