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现场观察
【答案】现场观察是指记者深入到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的目击者甚至是参加者进行直接的目击采访。记者的观察采访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是对新闻现场所作的观察。其主要作用有:①现场观察可以让记者掌握第一手材料,也可以用观察来验证间接材料; ②现场观察是感性认识的必由之路,也是形成写作激情的首要条件; ③能够直接获取生动细节、抓住事物特征,克服写作一般化的毛病; ④可以使记者加深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 ⑤现场观察可以在其他采访方法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获取新闻素材。现场观察采访主要适用于突发性的自然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不适合用言语进行采访的采访对象。
2. “客里空”
【答案】客里空是苏联作家考涅楚克(又译科尔内楚克)的名剧《前线》中的一个人物。他的职务是特派战地记者。他做新闻报道的特点是: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弄虚作假。为改正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的情况,1947年《解放日报》发表了重要社论,社论指出:“学会赞扬好的,这是很重要的,学会批评不好的,这也同样重要。像《前线》中的新闻记者客里空那样,那是不好的。”这是我们的报纸第一次指名道姓批评“客里空”作风。
1947年,《晋绥日报》率先开始的反对“客里空’,,继而掀起反“客里空”的运动,对整个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发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党新闻事业史上也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解放后,新闻战线曾不间断地同不真实的新闻报道进行过斗争,这实际上是在新形势下反对“客里空”作风的继续。
3. 隐性采访
【答案】隐性采访即隐蔽采访,又称“暗访’夕,是指记者隐藏真实身份与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只适用于某种特殊场合、特殊题材或特殊采访对象。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务必十分慎重,一般应控制在法律和新闻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或己经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切勿滥用。
4. 人物专访
【答案】专访是指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日的对
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一种以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人物专访属深度报道,主要采取谈话交流的形式,访谈是其主要表现形态。采访的地点不受限制。人物专访大都以事件为由头,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观点、精神风貌或事件的缘由,报道侧重点是从不同侧面深层次展示人物的特点。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具有可读性与亲和力。
5. 定向观察
【答案】定向观察是指观察的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记者或通讯员根据当时的采访任务,事先安排好采访的对象,这样可以在采访过程中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这种观察自始至终目的性很明确,记者能自觉地对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它对于记者掌握事物的全局,了解事物的特性有很大帮助,是记者经常使用的采访方式。
二、简答题
6. 简述我国新闻记者应具备的修养。
【答案】新闻记者应该打好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 坚持发扬六种优良作风: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记者修养的内容包括:
(1)政治理论修养
新闻下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记者是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是党的耳目喉舌,这种特性决定了记者应该有较高的政治修养。
①这是我们党历来对记者的要求。记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热情、坚定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掌握新闻业务。
②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对一个记者来说,其影响将是一生的,是管一辈子的。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记者就能学会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往往也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能写出引人思考的深度报道。
(2)业务修养
记者的业务修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要热爱新闻事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做“名记者”的抱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得失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②要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多面手,要有熟练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记者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应包含以下五种能力:a. 交往能力; b. 活动能力; c. 适应能力; d. 应变能力; e. 思考能力。
(3)知识修养
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也是T 型人才。
①新闻记者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
“杂家”是指记者的知识面要广,覆盖的领域不仅要包括社会科学方面,还要涉及自然科学方面,要尽量成为文理交融的通才。
②记者应当是“复合型”人才,又称为T 型人才,即建立在广博基础上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记者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知识积累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勤奋,要像工蜂那样,辛勤劳动,点滴积累,日复旧,年复年,天长日久,知识也就逐渐丰富起来。
(4)职业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或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记者是社会的良心,重视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传统。《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一这是评价记者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这是无产阶级记者区别资产阶级记者的一个根本标志,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②坚持社会主义舆论导向。记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 处理好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舆沦引导。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时候、群众的媒体接触率就会大幅度上升,记者应抓住这种时机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
b. 处理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正面宣传无疑是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手段,但决不是惟一的手段。开展社会主义舆论监督,也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内容。
c.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记者既要受宪法、法律对于普通公民的约束,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行业自律。新闻记者还要学习宪法、法律以及各方面的政策规定,了解基本的法律术语、规范用语,不能在新闻报道中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7. 简述新闻真实性对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
(1)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
①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报道中所涉及的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真实可靠,完全准确。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的要求。
②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需要对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描写。这种描写也应当是真实的。这就要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