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1国际新闻传播综合考试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媒介融合会给传媒业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媒介融合的含义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 ),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 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换言之,“媒介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媒体融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①媒体融合带来了媒体结构的转变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之间固有的分野被打破,原本径渭分明的界限日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媒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生状态。
②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媒介融合要求新闻记者实现技能多样化、跨媒体化的转变。今后媒体函需的将是那种会采访、能写作、可拍照的复合型记者,是博采众长、胜任多种报道形式的全能型记者。当然,技术革新究其实质只是传播方式上的变革,新闻学的专业原则和基本理论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使其成长为既具有良好专业素养、扎实业务功底,又兼备跨媒体视域、全方位技能的全能记者,这是目前新闻学教育需要切实探索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③媒体融合将对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
媒体融合并非将几种形式的媒体简单累加在一起,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不仅仅是新闻从业者个人技能的跨媒体化转变,而且媒体运作的整个流程都面临着重新整合与调配。新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信息的采集与生产,到媒介的经营与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针对新媒体的特点,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传播形态需要得到改革; 原有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需要得到转变; 丰富的人力、技术资源需要优化配置; 市场需要重新定位和划分:行业内外相关职能机构的复杂关系需要妥善协调。
2. 简要评述新闻把关人理论。
【答案】(1)把关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
加工的人和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下的过程就是把关。
①“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0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 )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②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包括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 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3)“把关,,过程的实质
①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③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3.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答案】(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后,我国无产阶级自觉地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
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吸收了国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民主主义新闻事业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经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注重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其特点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并使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筹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共产党发起组或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创办的。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公开申明自己是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说话的。《劳动界》表示,要努力成为“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劳动音》创刊词宣称,要“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为他们提供阶级斗争的工具。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劳动界》等工人报刊紧密联系工人生活和斗争的实际,通俗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取得了良好效果,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它们初步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观察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劳动音》一创刊就明确指出:“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而不向无产阶级作实际运动,结果只是空谈。”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改组后的《新青年》,成立了新青年社,作为联系工人群众的公开机关。它帮助工商友谊会(店员组织)创办了《伙友》周刊,扩大了《新青年》和工人群众的联系。《劳动界》用大号字刊出启事,“本报欢迎工人投稿”,发表了许多工人写来的文章和通讯,依靠群众办报。《劳动界》还帮助发起和建立了机器、印刷等工会,指导这些工会出版了《机器工人》、《友世画报》等工人报刊。改组后的《新青年》增设《编辑室札记》专栏,加强编者和读者的联系,听取读者批评,改进工作。
4. 判断:新闻失实都是故意失实造成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新闻失实按性质分,有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因此,并非所有的新闻失实都是故意失实造成的。
(1)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失实。
(2)故意性失实是指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5. 简述报纸的分类。
【答案】报纸主要有五种分类方法:
(1)以办报方针划分
①政治性报纸。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多由政党、政治团体、国家机关来主持,用以宣传一个政党、政府的政治主张、纲领、政策。报纸新闻以政治、经济、军事等硬新闻为主,并且非常重视言论。
②商业性报纸。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报纸竭力开拓销路以争取广告客户,提高广告收费标准。内容一味迎合读者,一般不重视言论,有些以消息的量多、迅速而吸引读者,有些以凶杀、色情、奇闻趣事等新闻刺激读者。
③政治性的企业报(政企合一型)。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利益,经济上作为信息产业独立经营,政治上有既定目标。如旧中国著名的《大公报》是中国第一章政企合一型报纸。
(2)以报纸内容分
①综合性报纸。面向整个社会,包括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刊登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新闻,如我国的《人民日报》等。综合性报纸应满足读者了解世界、国家或本地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