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22微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涂布试验。
【答案】涂布试验是指1949年Newcombe 设计的一种与变量试验相似的实验,但他用的是固体平板培养法。
2. 热稳载体蛋白(heat-stable carrier protein,HPr )
【答案】热稳载体蛋白(heat-stable carrier protein,HPr )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起着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
3. 乙炔还原法。
【答案】乙炔还原法是利用固氮酶能把乙炔还原为乙烯的原理,以气象色谱仪检出是否有微量乙烯产生以测定固氮酶活性的一种灵敏方法。
4. 刺突。
【答案】刺突是指病毒表面或噬菌体尾部基板上向外伸出的尖钉状蛋白质突起,它具有吸附和固着于宿主细胞表面的功能。
5. 菌种保藏的原理
【答案】菌种保藏的原理是根据菌种特性和保藏目的的不同,给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首先要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最好采用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还要创造一个适合其长期休眠的环境条件,诸如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
6. 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auxoautotrophs )。
【答案】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auxoautotrophs )是指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的微生物。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 等都属这类。
7. 6-氨基青霉烷酸。
【答案】6-氨基青霉烷酸是指各种青霉素共有的结构母核,抗菌活性虽较低,但对其加上不同侧链后,就可制成不同的半合成青霉素。
8. 液态镶嵌模型。
【答案】液态镶嵌模型是指Singer 和Nicolson 于1972年提出的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模型。其
要点为: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②脂质双分子具有流动性;③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④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⑤脂质分子或脂质与蛋白质间无共价键结合;⑥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以“冰山”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
9. 糖被。
【答案】糖被是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10.腐烂。
【答案】腐烂是指含水量较高的产品经细菌生长、繁殖后所引起的变软、发臭性的劣变过程。
11.SOD
【答案】SOD 即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
催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
或其质子化产物
歧化为的金属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活性氧,具有抗炎、抗衰老、抗辐射、抗肿瘤的作用,在化妆品、医学、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2.转导。
【答案】转导是指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 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3.产量常数。
【答案】产量常数是指处于稳定期的微生物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消耗之间呈现出的有规律的比例关系。
14.微生物五大共性。
【答案】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这五种性质。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微生物最基本的性质。
15.真菌丝。
【答案】真菌丝是指菌丝细胞在分隔处无隘缩,隔膜两端直径一致的竹节状菌丝。
二、选择题
16.酵母菌的菌落类似于( )。
A. 细菌菌落
B. 链霉菌菌落
C. 霉菌菌落
D. 蕈菌菌落
【答案】A
【解析】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仿,但由于酵母菌的细胞比细菌大,细胞内有许多分化的细胞器,细胞间隙含水量相对较少,以及不能运动等特点,故反映在宏观上就产生了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较不透明等有别于细菌的菌落。
17.下面哪一种方法一般不被用作传代保藏?( )
A. 琢脂斜面
B. 半固体琼脂柱
C. 培养平板
D. 摇瓶发酵
【答案】D
【解析】琼脂斜面、半固体琼脂柱和培养平板都是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琼脂斜面和半固体琼脂柱属于湿法,而培养平板属于传代培养保藏法。
18.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 )。
A. 延滞期
B. 指数期
C. 稳定期
D. 衰亡期
【答案】D
19.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
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氮源不同
【答案】B
20.营硝酸盐呼吸的细菌,多数为( )。
A. 专性好氧菌
B. 专性厌氧菌
C. 兼性厌氧菌
D. 耐氧
【答案】A
【解析】营硝酸盐呼吸的细菌为化能自养微生物,化能自养菌一般都是好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