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百花齐放、迅猛发展的大潮中,生态批评在环境问题日益恶劣并引人关注的现实背景下应运而生。从60年代崭露头角至90年代中已发展成为一支声势浩大、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生态批评也可以从文学传统中追溯其渊源,例如古希腊的自然观、浪漫主义自然观等,其中,华兹华斯作为一位大量描写自然的诗人被人津津乐道。从十九世纪的阿诺德、布莱德雷到二十世纪的生态批评者、历史主义批评者,对华兹华斯的评论一直褒贬不一,甚至其“自然诗人”的地位也曾受到质疑。生态批评者继承了阿诺德的传统,通过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赞扬了他的贡献,寻求自己的理论支持。但目前整个批评界中,将华兹华斯成为“自然诗人”的声音还远远高于将之称为“生态诗人”。虽然生态批评理论至今未对“生态文学” 、“生态诗歌”有一个的明确的定义,但纵观生态批评的成果来看,生态文学应该符合四个基本特征:视生态系统为一个整体;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批判以寻求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表达重返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从这几点来看,一些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出发仅仅将自然视作工具、符号、对应物以抒发其内在情感的“自然诗人”,非但不能称之为“生态诗人”,还是“反生态诗人”。而华兹华斯,不仅是一位“自然诗人”,更是一位“生态诗人”。另外,目前生态批评者急于从华兹华斯身上寻求其绿色文学潮流的依据,从而对华兹华斯的分析过于片面,并走向了为生态批评者本身所反对的非诗学研究。所以,该论文的意义在于,将华兹华斯确切划分于“生态诗人”,并通过对其作品的文本分析,探索其自然观,即其生态学智慧,并指出,华兹华斯并非在自然中寻求逃避,而是在自省的状态中从自然中寻求一种救赎的途径,这也是该论文在生态危机四伏的当今社会的另一现实意义所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