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辨析题

1. 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2. “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苟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答案】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不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不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 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否则就是背叛。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3. 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答案】错误。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时期主要教育内容。

(1)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

(2)乐:类似综合艺术课,乐的内容很广,形式多样。

(3)射:是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的年龄,就要接受正规教育,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称。

(4)御:是驾车,驾车要沉稳、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5)书:指书写文字,西周的书写工具是刀笔、竹木,字体为大篆。

(6)数:是指计算、算法。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 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利益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发展了“六艺”教育,创设了新学科,充实了教学的内容。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把所收集的历史文化材料,精心加以整理,编著成“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学用书,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六经”代表了先秦时期的一切文化知识领域,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作为历史材料,其价值无可比拟。而对中华民族性的影响,更为深刻。《六经》完全成书,并被立于学官,是在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思想的演进,诊解的不同,《六经》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封建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4. 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错误。

(1)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关系同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因为师生长期相处衍生出某种私人关系。现代社会提倡的是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关键既不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在于以学生为中心。

(2)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虽然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冲击和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传统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践证明这种师生关系会在教育上导致对学生的放任,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削弱。

(3)“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把教育实践的要求等同于师生关系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得出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也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结论,失之简单、机械。

二、简答题

5. 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答案】课程目标是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一般来说,课程目标可以包括技能、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主要有: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明确提出教育的总目的和培养目标后,课程目标才可能清晰化,才可能对整个课程的制定和实施起到应有的作用。

(2)学生因素

小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小同的年龄特征,课程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

(3)学科发展

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中的目标是不同的。例如数学课程,在小学和中学,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其课程目标都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

(4)社会要求

社会对小同课程要实现的功能有小同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立也应考虑到社会要求。

(5)课程特点

课程可以分为宏观课程和微观课程。宏观课程又可分为普通课程、职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目标应该不同。普通课程的目标一般以认知类日标为主,职业类课程则应以实践类日标为主,专业类课程则兼有两类日标。微观课程如语言一文化类课程、哲学一政治类课程和道德伦理类课程、以及艺术一体育类课程等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课程目标也应根据其特点来确立。

6. 颜之推教育思想的特色。

【答案】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而展开,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家庭教育

①教育要及早进行。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越早越好,不要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塑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说早期教育效果最佳。

②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他强调教子要严,反对溺爱偏爱,主张对子女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他认为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勤于督训,子女才能成器。

③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他很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告诫子弟要“慎交游”,要求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以防导入歧途。

④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他认为从小学好语言很重要,父母对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负有重要的责任,指导儿童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

(2)注重十大夫教育,主张“实学”

①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颜之推揭露士族子弟依仗门第高贵,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庸碌无能,知识浅薄,体质衰弱,既不从事劳动,又不肯学习。他认为当时士大夫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培养的人缺乏任事的实际能力。他对这种腐朽空泛教育的批判切中时弊,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很有影响。

②主张“实学”。颜之推提出“实学”的教育,以代替士大夫腐朽空泛的教育。他主张培养国家实际有用的人才。他的“实学”教育内容,除强调读儒家《五经》外还主张兼及“百家之书”,并要求广泛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应学习农、工、商、琴、棋、射、投壶等以及农业生产知识。他主张广积生活经验、注重经世致用知识的见解,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3)重视学习态度和方法

①虚心。颜之推认为学习目的是“多智明达”,“所以求益”,补自己的不足。他提倡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