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876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之有机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化合物

A<

D(

) 和E(

)

和过量的

反应得

B(

) , B 用湿

处理后得C , C 加热得

处有五

),D 经臭氧化和还原水解得到戊二醛,E

的核磁共振谱图中在

个氢的吸收峰, 试推测A 〜E 的构造式.

【答案】 A

:B

:C

, D

:

; E

:

2. (a)预言化合物A 的催化还原立体化学.(b)预言B 用均相氢化催化剂三个(三苯基膦) 氯化铑的还原立体化学

.

【答案】从位阻较小的一面顺式进行氢化.

(a)

(b)

3. 化合物

A (

A

) 能溶于HCl , 但不与反应生成绿色固体

B(

反应. ) , B 与

共热生成C(

) , C 的NMR

中只有两个单峰, C 的IR

【答案】

处有强吸收, 求A 、B 、C 的结构.

4. 具有一般结构A 的苯乙烯类受光氧化, 继而还原, 得混合的产物醇B 和C.B 和C 的比例对九种取代苯乙烯几乎不变一一2:6:1, X 的电子效应从对甲氧基至对氰基. 试从上述结果提出光氧化反应过渡态方面的结论

.

可以看出, 不同的取代基, 如甲氧基(给电子基团) 、氰基(吸电子基团) ,

【答案】

由反应所得产

物相同, 可见反应不受取代基电子效应的影响. 其反应按协同机理进行:

光敏剂把三线态氧激发为单线态氧, 反应是协同的, 形成一个环状过渡态. 其反应方向由空间效应控制, 与电子效应无关. 氧总是优先进攻位阻较小的氢, 由于苯环位阻大于甲基, 因此过渡态Tb 占有较大的比例, 产物比例B :C

5. 吡啶盐有芳香性吗?

.

【答案】

吡啶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没参与环内大键, 故吡啶显碱性, 吡啶成盐后, 其环

内大键并没有被破坏, 故吡啶盐有芳香性. 因此吡啶盐有芳香性.

6.

某羰基化合物, , 在IR

处都有强吸收, 在无 吸收; NMR 中有两个单峰

, 值分别为3.4和1.0, 强度比为1:3, 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

【答案】

峰→化合物不含-OH

不饱和度为1,

可能含

或为单环分子; IR

以上无吸收处都有强吸

.

, 即不是醇、酸类; IR

以上

收→化合物是酯; NMR 数据→化合物的结构为

:

7. 某化合物A 为无色液体, 是由化合物B 与二甲胺反应而得, 将该反应产物进行减压蒸馏纯化, 收集bp

元素分析结果如下

:A 的IR

在A

处有一强吸收峰; 数据如下:

请根据以上数据推导出化合物A 、B 的结构, 并对A

的【答案】先求A 的分子式:

由分子离子峰

可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 故A 的分子式为C 6H 13N02. 分子结构: A

,

B

,

实行归属.

的化合物A 的样品进行分析.

质谱分析得其分子离子峰为:

8. 二氧化碳的偶极矩为零,

这是为什么?如果

能保持为零吗?碳酸分子为什么是酸性的?

【答案】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 它的两个C=O键互相向反方向极化, 因而无极性.

由于结构不同分子有极性

.

遇水后形成

或, 这时它们的偶极矩

9. 芥子气(CICH2CH 2SCH 2CH 2CI) 是一种由环氧乙烷及H 2S 等合成得到的糜烂性毒剂, 其主要特征是使人体内一些重要的代谢酶烷基化而失活, 从而破坏细胞,造成糜烂.

(1)请解释该毒剂极易使酶烷基化的原因(提示:将酶结构简化为酶-NH2) ; (2)使用某些漂白剂(如NaOC1) 能使芥子气失活, 请解释其原因. 【答案】(1)致毒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