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也通常被称为“探究性教学”。目前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不计其数,不管是在高校还是在小学进行的研究均充分表明,研究性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体验活动中,因此该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自2007年开始,新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改革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由原来的只需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转变为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的标准。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要打破以往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学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为了将研究性学习有效地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相关的教育理论、特点、运用的模式以及评价的特点,然后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于新课程改革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最后在实践上,笔者以《信息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单元中的内容为例讨论了基于理论指导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在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最后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进行该研究时,笔者将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2.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3.怎样解决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