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现代新闻评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国际评论

【答案】国际评论是指新闻媒介评论国际事务的政论性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署名评论等。中国新闻媒介的国际评论,其职能是向国内外的读者或听众,分析国际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动态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和演变,解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对各种国际问题的观点和原则立场。

2. 以事论理

【答案】以事论理,是指在论证中,先列举事实,再对该事实进行分析和评论。它要求一定是和本篇文章的道理相关的事例。这个事例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件,也可以是一组新统计的数据,还可以是一系列为人所知的现象。在列举事例时,要围绕主题简明扼要,不可过于冗长Ag 嗦。

3. 军事评论

【答案】军事评论是指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发言人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4. 本报评论员文章

【答案】本报评论员文章是指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5. 网络新闻评论、网络评论

【答案】网络新闻评论,即时评、政论,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或某新闻事件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也有超过千字。和传统新闻评论相比,网络评论的优势明显。首先是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充分体现它的草根性和民主性。它是来自人民、为人民的草根评论,广大受众是以主动而非被动的姿态,共享评论的发布、传播、交流的过程,成为评论的制造者和发布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由于网上评论反应及时,传递迅速,受众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舆论,网络新闻评论己成为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形式,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新闻评论的体裁和样式。

6. 论据

【答案】论据是指评论文章中使论点得以成立和促其深入的相关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没有论据的论点,论点一经产生,它就必须以一定论据为前提。一篇评论文章要说服人、引导人,特别是把那些不同意见者拉到自己一边,没有充分的事实和理论,也是不能奏效的。

7. 驳论

【答案】驳论是指作者通过指出对方文章中论点或论据或论证的错误,从而来批驳对方,同时表明自己意见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事实上指出对方的错误,一种是从论证的逻辑上指出对方的错误。

8. 特约评论员文章

【答案】评论员文章前面冠之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为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特约评论员文章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间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也称“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9. 社论

【答案】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10.座谈式评论

【答案】座谈式评论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体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作用。

11.电视专题评论

【答案】电视专题评论,又称电视评论片,是指报道类纪实型的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较强,反映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明显纪实风格,不允许外加虚假操作。但同时讲究艺术性。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强调报道词与画面的有机组合,是“双主体”的并重关系。

12.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新闻评论中可能给人们的信息量的大小,它包括评论的观点、理论、

思想和知识等。一篇评论给人们的信息量大,它的价值就大; 反之就小。信息量大的选题我们应该重视它,花大气力去做,把它做好; 信息量小的选题,应考虑是否去做,花多大的气力去做。

二、简答题

13.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表现在,它们是新闻评论的两种形式,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地位、作用、基本特点等。

①性质。电视评论和报纸评论都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为比较概括和抽象,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

②地位。它们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新闻宣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体裁,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在当今的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与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是对新闻所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评论还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借题发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启发读者。所以,和新闻报道比较,新闻评论的宣传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③作用。电视评论和报纸评论都具有以下社会功能:a. 引导。新闻评论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b. 解惑。新闻评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对群众最关心、最焦虑而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释疑解惑。c. 表态。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截了当的发言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编辑部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问题表明态度。对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或对外关系中的问题,全国性的新闻媒介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府的立场和态度。d. 深化。新闻评论总是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限于就事论事。

④基本特点。电视评论和报纸评论都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性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a. 强烈的新闻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或是针对一个事件、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必须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

b. 鲜明的政治性。新闻宣传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有些新闻媒介虽然标榜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但它们的立场和态度总会在报道中特别是在言论中表现出。自近代报刊产生以来,中外报刊概莫能外。

c. 广泛的群众性。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为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应该面向更大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