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之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微内容
【答案】微内容(microcontent )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即“巨内容”(macrocontent )而言的。CMSWiki 对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是这样:“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 的主题,RSS 的内容列表等等。”换言之,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为微内容。微内容一直存在,但互联网时代之前一直作为私内容存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它进入公共话题空间。
2. news-letter
【答案】news-letter 即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是最早的民间“报纸”。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由于国家幅员辽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3. KDKA 电台
【答案】KDKA 电台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KDKA 电台,最初播放了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4. 《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答案】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作了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f 明确的努力方向。主要内容如下:①新闻事业在联系党和群众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②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对党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精神。③刘少奇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以下四个主要条件:a.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 要独立地做艰苦的工作; c. 要有马克思列宁卞义的理论修养; d. 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5. 《波士顿新闻信》
【答案】1704年4月,约翰·坎贝尔创办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一一《波士顿新闻信》。
坎贝尔是波士顿第一任邮政局长,他利用职务之便,把官方消息、车船信息、街谈巷议等编写成新闻信,供给一些政府官员,包括殖民地几位总督阅览。该报每周出版一次,两面印刷,内容的三分之二报道英国政治、宫廷及欧洲战争新闻。其余则为短讯,如船舶到达、传教、官吏任命、气象等。最后一栏有少许广告。该报在报名下,注有“政府核准发行”字样。该报发行延续72年,在创刊初期还领过政府津贴。革命期间支持保皇党被捣毁,但仍不失为殖民地时期具有悠久历史的三大报之一。
6. “热媒介”和“冷媒介”
【答案】“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对这两种媒介的分类标准,麦克卢汉本人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根据他的叙述推测为:热媒介是指传递明确清晰信息的媒介,如照片、广播、电影等。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其传播的信息。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冷媒介是指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不充分的媒介,如漫画、电视、电话等。其传达的信息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本身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它主要启示人们: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7. 约翰·弥尔顿
【答案】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 1608-1674)是英国伟大的诗人、政论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1644年,他因出版书籍引起国会愤怒,被传至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借机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最后印刷成著名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他在文中谴责了检查制度,表示人们运用理性就可以辨别正确与错误,所以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最终战胜其他意见而存在下来。该书随后在西方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思想的经典论述,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晚年他双目失明,生活困顿,但仍矢志不渝,口述了三部光辉诗篇:《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8. 不结盟国家通讯社
【答案】不结盟国家通讯社于1975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创立。其宗旨是:改进和扩大不结盟国家的新闻交换和相互合作; 客观报道不结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加强不结盟国家相互合作和共同利益事实的新闻报道; 纠正对不结盟国家及其政策的歪曲报道。到1985年,参加该联盟的通讯社达到93个。
9. “笔祸”事件
【答案】“笔祸”事件是指日本总督府巧立名目,使韩国新闻工作者不断遭迫害的一系列事件。如1928年3月,汉城铁路警察署称《中外日报》连载的《世界一周纪行》“鼓吹独立意识”,囚禁发行人四个月,判处执笔者六个月徒刑等。
10.知识沟
【答案】“知沟”理论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沟”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11.《南非人报》
【答案】《南非人报》于1830年创刊于开普敦,用荷兰语和英语同时印刷,是南非历史上第一家对开的大型商业报纸。延续整整100年,马克思曾为该报撰稿。
12.《联合早报》
【答案】《联合早报》是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出版。前身是《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1983年两报合并后共同出版《联合早报》。除新加坡外,该报还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文莱等地发行,是唯一获准在中国大陆发行的海外华文报纸。特点是:一方面提供全面的综合新闻,另一方面加强本地社区、华人社会以及中国大陆和港台的报道。对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报道客观温和,重视言论和副刊。
13.《印度时报》
【答案】《印度时报》于1838年在孟买创办,原名《孟买时报》,1861年改为现名。该报属于达尔米亚一贾殷财团所有,在孟买、新德里、阿默达巴德等城市出版。该报新闻详尽,文字严谨; 政治上支持国大党,主要读者有社会中层知识分子和海外印侨。印度时报系有29种出版物。其中用印地文出版的《新印度时报》发行50多万份。
14.普利策
【答案】普利策是美国著名的报业家,出生于匈牙利,1864年来美开始其报业生涯。1868年担任德文报纸《西方邮报》记者,1878年,他购买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又合并了当地的《邮报》,改名《邮讯报》。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创了廉价报纸成为报刊主体的时代。他在遗嘱中捐赠了250万美元建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耀,提升了报业和报人的地位。
15.《每日纪闻》
【答案】《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罗马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Album )" ,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每日纪闻》的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恺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通过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己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