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90年

B.1990年

C.1900年

D.1862年

【答案】D

2. “学田”制度是在( )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 元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明代

【答案】B

3.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

A. 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 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 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 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答案】C

【解析】在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一一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一一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英国,在产业革命之前,资产阶级为其子女建立了从预备学校、中学直至大学的学校教育制度,而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只能在由宗教团体主办的“贫民学校”、“主日学校”接受教义的灌输。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要求其国民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样一来,英国的教育一方面保持着原有的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

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了国民小学、职业学校,以便培养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新型劳动力,由此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规学制。

4. 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

A. 文雅教育

B. 文体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军体教育

【答案】D

【解析】斯巴达实行专制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

5. 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 )。

A. 国子学

B. 觉罗学

C. 八旗官学

D. 俄罗斯馆

【答案】D

6. 下列关于“苏湖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苏湖教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北宋崇宁兴学中得到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苏湖教法是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缓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时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

C. 经义斋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 治事斋学习一些应用学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D. 学生可主治一科,兼治他科

【答案】A

7. 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A. “博爱互助”

B. “谋生济人”

C. “敬业乐群”

D. “爱国崇实”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的掌握程度。黄炎培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四个字,并将之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

校训。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 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对于黄炎培,一次次考试的难度都在不停的加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8.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

A. 武功之学

B. 生产劳动教育

C. 礼乐教育

D. 书术教育

【答案】A

9.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 教育隐喻

【答案】A

【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它是指向实践,或隐或现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因此,“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早期改良派所提出来的措施? ( )

A. 提倡教育平等

B. 改革科举制度

C. 建立近代学制

D. 倡导女子教育

【答案】A

11.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

A. 拜占廷教育

B. 阿拉伯教育

C. 基督教教育

D. 世俗封建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