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5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产品生命周期
【答案】产品生命周期
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
弗农
提出了“产品周期
”分析了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贸易格局的影响,学说。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简称PLC , 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产品只有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周期才算开始。产品退出市场,则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后,它的销售量和利润都会随时问推移而改变,呈现一个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过程,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由诞生、成长到成熟,最终走向衰亡,这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
2. 放大效应
【答案】
放大效应是指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他们指出,通过关税保护,美国相对稀缺资源(劳动)收益(工资)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从而使得实际工资上升。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则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这种效应,并把这一结果称为放大效应。
3. 提供曲线
【答案】提供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其实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4. 经济同盟
【答案】经济同盟是指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在这个经济实体内部,各成员国实现了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5.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 )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
6. 自由边境区
【答案】自由边境区是指在与邻国接壤的边远省或边境城市中划出的专供对邻国自由进出货物的地区。设置自由边境区可以繁荣边境贸易,特别是在一些国家,荒僻的边远地区与内地交通不便,设立自由边境区便于当地从邻国获得必需的物资供应。
7. 进口关税
【答案】进口关税是一国政府通过海关向进口商品或服务征收的赋税。进口关税主要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较高;最惠国税则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比普通税低。
8. 对外开放
【答案】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二、思考题
9. 设A 、B 两国对商品X 的供求曲线相同,为:
C 国不生产X ,只能从A 、B 两国进口,其国内需求为:
(1)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商品X 的国际价格及各国的贸易量。
(2)如果A 、B 两国同时对c 国实行贸易制裁,不向其出口,求和自由贸易时相比,各国的福利变化情况。
(3)如果A 国单独对C 实施制裁措施,不向其出口,求A 、B 、C 三国的福利变化情况,这时A 国的制裁措施是明智之举吗?为什么?
【答案】(1)自由贸易下,由
由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2。
可解得A 、B 两国都生产190单位,消费160单位;A 、B 国分别
出口30单位到C 国,所以C 国一共进口60单位。
(2)两国贸易制裁下,由
A 、B 两国的损失为
:
因此,C 国的损失为:,
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2.5;
相对与A 国合作制裁C 国的情况,获利(3)A 国单独制裁则,A 国还是损失11.25,由B 国相对自由贸易获利:
20+11.5=31.25。
C 国进口量比自由贸易减少60-50=10个单位。
C 国福利损失:
福利改善 但是比两国制裁的零进口量要好,相对这种情况,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1.25。 时,C 国该产品价格为5。 B 国生产量为200,国内需求量为150,所以出口量增加到50;
可见A 国单独制裁对被制裁国来说是损人不利己,对出口竞争国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行为降低了整个世界的福利,所以说是得不偿失的。
10.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答案】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国际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改战前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制造品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下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益优化。
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比重增长。
(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人们收入不断提高,在主要耐用消费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战后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即“北北贸易”为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増长最快,而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矿产和原料等初级产品的“南北贸易”相对缩减,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战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越来越多,其中最多的是自由贸易区,包括欧洲自由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等。合作程度稍高的有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及经济同盟,如欧盟。几乎所有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加了一个或数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区域性或局部性自由贸易发展迅速。
总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1世纪初的五十多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