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材。

【答案】边材是指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年向内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2. 原初电子供体。

【答案】原初电子供体即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先向原初电子受体供给电子的。

3. 同配生殖。

【答案】同配生殖是指形状、结构相似,大小和行为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过程。

4. 不完全花。

【答案】不完全花是指缺乏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例如:黄瓜。

5.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答案】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向单一方向卷曲而形成的有周期性重复的主体结构或构象。这种周期性的结构是以肽链内或各肽链间的氢键来维持的。包括螺旋、折叠、转角、无规卷曲。

6. 光反应。

【答案】光反应是指光合作用中需要光的反应。是发生在类囊体上的光的吸收、传递与转换、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等反应的总称。

7. 生物圈

【答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8. 单体性。

【答案】单体性是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l )的现象,是低数性的一种。

二、简答题

9. 简述生物的研究方法。

【答案】生物的研究方法有:

(1)科学观察。观察是从客观世界中得到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2)假说和实验。假说必须是可以验证的,这是科学实验的重要原则,实验不仅意味着某种精确的操作,而且是一种思考形式。

(3)模型实验。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原型)进行实验非常困难,或者简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来进行实验。模型可是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

10.—个蛋白质分子有5条肽链,由1998个氨基酸组成,那么形成该蛋白质分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个数和含有的肽键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在一条由n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中,形成的肽键个数=生成的水分子个数=n-l。同理,在由多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中,形成肽键数目=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目一该蛋白质分子中肽链条数。此题中生成水分子数和含有的肽键数都应是1998-5=1993。

11.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综合进化论。

【答案】(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正是由于物种的个体间存在着适应性、生存和生殖能力上的差异,使得自然选择可以进行。通过自然选择,造成“适者生存发展,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至今仍被人们所接受,它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但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和其它一些原因,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遗传、变异的机制未能阐明;强调物种变化是由微小变异逐渐积累成显著变异而引起的,对突变的作用认识不足等。

(2)现代达尔文主义是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因学说以及群体遗传学的基础上,结合生命科学其它分支学科的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又称为综合的进化理论。它认为进化是在群体(种群)中实现的,进化的原料是突变,生物类型改变的遗传根据在于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综合作用,就可以导致生物新类型的产生。

12.现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试述如何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生产出重组乙肝疫苗。

【答案】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克隆到一种表达载体上,导入酵母细胞,在酵母中合成乙肝表面抗原颗粒。经纯化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检测是否对活性乙肝病毒的感染产生抗性。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内,通过对细胞培养增殖,增殖分泌乙肝表面抗原于培养液中,经纯化制成。

13.什么是激素?含氮激素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案】(1)激素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系统的特定的器官或细胞在特定的刺激(神经的或体液的)作用下分泌到体液中的某种特异性物质。

(2)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一一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由于1965年提出。

神经递质或含氮激素是“第一信使”,把某种信息由分泌细胞带到靶细胞。

含氮激素先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引起受体结构上的变化,激活了与受体偶连的G 蛋白,G 蛋白再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

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催化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酸腺苷

除之外,环-磷酸鸟苷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促进蛋白激酶的活化,影响细胞内许多重要酶的功能活性,引起细胞各种生物效应。

和钙的二价正离子也可作为第二信使。

(3)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一一基因表达学说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小分子脂溶性物质,能扩散进入细胞。

激素进入靶细胞后,与胞浆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激素-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如适宜的温度)穿过核膜进入核内,形成核内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迅速地与染色质的DNA 分子结合,促进DNA 转录生成

扩散出核膜,进入细胞质翻译合成相应蛋白质,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有些激素(雌

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进入细胞后,可直接穿过核膜,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14.描述蚕豆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特点并简述其开闭机理的一种主要学说。

【答案】(1)蚕豆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特点

蚕豆植物叶片气孔是由叶片表皮上成对的肾形保卫细胞以及之间的孔隙组成,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控制蒸腾的结构。

(2)蚕豆植物叶片气孔开闭机理的学说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于保卫细胞水势发生变化,由K+及苹果酸等渗透调节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引起气孔的形状发生改变而导致的结果。

①淀粉-糖转化学说。

a. 气孔开放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植物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导致

度的下降,引起细胞. 升高,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浓导致细胞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水势下降。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保卫细胞,由于保卫细胞的壁厚度不均匀,细胞吸水后,较薄的壁膨胀较多,从而使气孔开放。

b. 黑暗时,光合作用停止,由于呼吸积累

无机离子泵学说,又称

生A TP , 供给保卫细胞

苹果酸代谢学说。

苹果酸影响气孔的开闭。在光照下,保卫细胞利用部分

酶,它可催化由淀粉降解产生的PEP 与

和,使降低,淀粉磷酸化酶促使糖转化为淀粉,导致保卫细胞葡萄糖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从保卫细胞排出,气孔关闭。

泵假说。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是由钾离子浓度调节的。光合作用产进入保卫细胞,导致保卫细胞水势下降,水通过渗交换泵做功,使透作用进入细胞液泡内,使细胞膨胀,气孔张开。

使pH 上升,从而活化了PEP 羧化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并进一步被NADPH 还原为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