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评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冲突时说:“双方同样地相信各自所主张的权力是合法的,彼此都决计毅然加以坚持。”当时议会一方认为自己权力合法的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中世纪以来的议会传统。 C.《大抗议书》。 D.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在2012年7月召开的“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上,美国要求出兵叙利亚,法德等国政府对此作出附议。假如类似的政府决策发生于一战前夕的时代,法德两国决策的程序是() A.德:首相经议会同意执行;法:总统直接决策执行。 B.德:议会直接通过;法:议会直接通过执行。 C.德:皇帝直接决策;法:总统提出,议会同意后执行。 D.德:皇帝提出,议会同意后执行;法:总统直接决策执行。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坚定性。”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宪法是()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曾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德意志在哪里?后来,推动解决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主要动力是() A.德意志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B.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 C.工业革命的推动和市场统一的需要。 D.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时候,这个‘人权’中的‘人’字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肤色、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内就给了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