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商业大学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2. 税收乘数

【答案】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税收乘数用公式表示为:

可以看出,税收乘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其原因是税收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3. 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 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贴现窗口主要用于满足银行临时准备金不足,此外再贴现率政策是一项被动等待商业银行行为的政策,因此其作用非常有限,通常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使用。

4.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二、简答题

5. 分析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影响。

【答案】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时,均衡国民收入可以用i=s来表示,即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经济达到均衡,此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为均衡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为:

定均衡收入,可用图表示。

,当投资假定为外生变量时,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

图 均衡收入的决定

结合图可以看出,储蓄函数变动时均衡国民收入会发生变动。当自发消费a 增加(减少)时,储蓄函数向下(上)平移,与投资函数形成的新均衡点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减少);

,对应的储蓄曲线平坦(陡峭),与当边际消费倾向刀增加(减少)时,储蓄函数斜率变小(大)

投资函数形成的新均衡点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减少)。

6. (1)假设资本使用者成本和实际工资是不变的。预期产出水平提高使得理想资本存量从K -1增加到了K*.请问为什么增加资本K*-K-1. 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可能实现?

(2)资本增量的滞后效应可以表示成, 值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案】(1)资本扩充可能需要在一段时期内分阶段进行,因为资本品生产部门的产能限制、经济产出增长的不确定性、对资本扩充的金融约束以及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预期等,都说明资本的增加不是一赋而就的。①资本扩充必须事先做好安排,订单必须先预订好,资本品部门可能还会余下一些未结订单; ②另外,在某些行业花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能形成资本。因为预期销售量的不确定性,资本扩充还可能被推迟; ③没有企业想过度扩张,所以企业不大可能立即扩大产能,除非企业可以确定产出水平的提高是持续性的; ④金融约束也可能限制资本扩充的速度,企业并没有无限的金融资源可供使用,因此资助获得性也成为资本扩充的一个约束条件; ⑤基于对货币政策

,企的预期(资金的目前成本和预期成本)和对财政政策的预期(享受投资税收优惠和加速折旧)

业还可能加快或者放慢资本扩充的速度。

(2)的数值取决于(1)中所提到的变量。新资本的输送速度越快,值越大。同样地,如果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可备资本扩充,企业对产出水平的持续增长很有把握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对资本扩允予以扶持,那么值就会变大。

7.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并分析它们影响总需求的基本机制。

【答案】(1)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有改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2)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①再贴现率政策。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称为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改变再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再贴现率,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再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再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再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

②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多,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