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911公共政策学[专业硕士]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费德勒模式
【答案】费德勒模式是指美国管理学家费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卜提出的有效领导的一种权变模式。这个模式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
费德勒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①职位权力。这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使组织成员遵从他的指挥。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高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 ②任务结构。即对工作任务明确规定的程度,任务清楚,工作的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为组织成员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 ③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情愿追随领导者的程度。
2.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其任务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共同的行为准则。其特征包括:
①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②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
③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
④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3.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答案】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组织结构,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助手,实行行政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直线职能制普遍适用于组织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市场环境较为稳定的各类中小企业。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如下:①优势表现为: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长处,又吸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 既摒弃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又避免了职能制多头指挥的弊端。
②不足之处表现为: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参谋部门与指挥部门之间目
标不统一,造成决策迟缓; 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矛盾; 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速度慢,难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4. 战略性计划
【答案】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战略性计划的内容包括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战略性计划的两个显著的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长期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 整体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订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5.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又称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或企业流程再造(BPR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 是指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 哈默与詹姆斯. 钱皮的定义,流程再造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一式。
6. 管理审计
【答案】管理审计是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的一种方法,它比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范围还要广泛。管理审计虽然也可以组织内部的有关部门进行,但为了保证某些敏感领域得到客观的评价,企业通常聘请外部的专家来进行。管理审计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水平。
管理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指导企业在未来改进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提供了依据。但管理审计也存在不足,主要是过多地评价组织过去的努力和结果,而不注重预测和指导未来的工作,这一点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7. 事务型领导者
【答案】事务型领导者又称为维持型领导者,是致力于维持现状的守业式的领导者,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秩序,使企业系统能高效、稳定的运行下去。事务型领导者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活动,并且尽量考虑和满足下属的社会需要,通过协作活动提高下属的生产率水平。事务型领导者对组织的管理职能和程序推崇备至,勤奋、谦和而且公正,以把事情理
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引以为豪,并且重视非人格的绩效内容,如计划、日程和预算,对组织有使命感,严格遵守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
二、简答题
8. 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网络计划技术于19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这种方法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T 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9. 导致组织冲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冲突?
【答案】组织冲突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对立、对抗和斗争。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1)导致组织冲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类:
①沟通差异。由于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语义困难、误解及沟通过程中噪音的干扰,都可能造成人们之间意见不一致。沟通不良是产生这种冲突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②结构差异。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冲突绝大多数是由组织结构的差异引起的。由于分工造成组织结构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各系统、各层次、各部门、各单位、各不同岗位的分化,组织愈庞大、愈复杂,组织分化愈细密,组织整合就愈困难。由于信息小对称和利益小一致,人们在计划目标、实施方法、绩效评估、资源分配、劳动报酬、奖惩等许多问题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种差异是由组织结构本身造成的。由于本单位的利益和荣誉,许多人都会理直气壮地与单位甚至上级组织发生冲突。不少管理者甚至把挑起这种冲突看作是自己的职责,或作为建立自己威望的手段。几乎每位管理者都会经常面临着同事或下属之间的冲突。
③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阅历、修养,塑造了每个人各不相同的性格、价值观和作风。人们之间这种个体差异造成的合作和沟通的困难往往也容易导致某些冲突的发生。
(2)有效地管理组织冲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①谨慎地选择想要处理的冲突。管理者应当选择处理那些群众关心、影响面大、对推进工作、打开局面、增强凝聚力、建设组织文化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
②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
③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冲突可能是多种原因工共同作用的结果,冲突分析还要进一步分析各种原因作用的强度;
④妥善地选择处理办法。通常的处理办法有五种: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和合作。a. 当冲突无关紧要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时,可采用回避策略; b. 当维持和谐关系十分重要时,可采用迁就策略; c. 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强制策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