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区方案
【答案】分区方案是指分区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原则。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分区原则和依据,
确定分区结构和方法,明确工作底图、上图面积、规划期限、作业流程、分区方法、成果要求等。
2.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答案】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体现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协调用地矛盾,保持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协调用地矛盾,保持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一要吃
,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是全国和饭,二要建设”
各个地区土地利用的总目标,也是土地利用战略总目标。
3. 系统工程理论
【答案】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日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最优的效果。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特点是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组织管理上的科学化。利用系统工程进行规划,是根据系统的概念、构成和性质,把土地利用作为系统,对它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决策和实施,拟出能够满足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的几种方案,使之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
4. 自然保护区
【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资源、改善自然环境,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要,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植物栖息生长地及其他自然历史遗址和重要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特别保护的自然地域。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 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5. 弹性理论
【答案】弹性理论是指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规划主体和规划客体在时间、空间乃至上层建筑层面上的弹性变化。弹性理论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动态的思想,面对规划中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非理性行为,这
种动态思想使规划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规划的弹性强调规划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包括规划工作者与参与者、规划的目标、规划的技术方法等。
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项日规划就是在土地整理前期进行的安排设计,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立项,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专项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和执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提。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实质是总体规划的延伸。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确定不但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而且要符合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二、简答题
7.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那些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组织编制管理,是指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明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主体,规定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设定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程序,从而保证土地利用规划依法编制。
,省级和城市土地利审批管理,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
用总体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审:
①编制原则。
②目标和方针。
③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④实施措施。
⑤协调情况。
⑥规划是否符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的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报批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工作一申报一审查一批复阶段。
土地利用规划审查的主要内容:
①农用地规模(重点是耕地保护);
②建设用地规模;
③土地利用布局;
④土地开发整理;
⑤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⑥规划协调;
⑦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⑧规划文件及其他
(2)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为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组织编制和审批土地利用计划,并采取控制、监督等措施保证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
(3)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管理
规划监督也是实施规划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执法检,定期或不定期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划的行为依法严格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8. 如何对铁路用地面积进行概算?
【答案】对铁路用地面积进行概算要从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着手。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它们直接承受轨道的重量,以及机车车辆及其荷载的压力。因此,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状态与线路质量的关系极为密切。路基面应当平顺,其高程以路肩标高表示。路基面应有足够的宽度,符合轨道铺设、附属构筑物设置和线路养护维修作业的要求。铁路路基是为满足轨道铺设和运营条件而修建的土工构筑物。路基必须保证轨顶设计标高,并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铁路线路。
(1)路基
①在铁路线路工程中,路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路堤:当铺设轨道的路基面高于天然地面时,路基以填筑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堤。 路堑:当铺设轨道的路基面低于天然地面时,路基以开挖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堑。 ②路基宽度。铁路路基顶面的宽度,根据铁路等级、轨道类型、道床标准、路肩宽度和线路问即等因素确定。而在区间单线曲线路段上,由十需要设置曲线超高而加厚道床厚度,在曲线外侧的路基宽度应随超高度的不同而适当加宽。在铁路用地面积概算时,参照路基面宽度和曲线路基外侧加宽值,分段计算出线路宽度。然后乘上各段的长度即为线路用地面积,再加上其他用地面积即为铁路用地面积。
(2)桥隧建筑物。当铁路线路要通过江河、溪沟、谷地以及山岭等天然障碍,或要跨越公路、铁路时,就需要修建桥隧建筑物,以使铁路线路得以继续向前延伸。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在修建铁路时,桥隧建筑物的工程量一般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大桥和长隧道的施工期限,有时还成为新建铁路能否按时通车的关键。桥梁主要有桥面、桥跨结构、墩台及基础三部分组成,桥面是桥梁上铺设的轨道部分; 桥跨结构是桥梁承受荷载、跨越障碍的部分; 墩台是支承桥跨结构的部分,包括桥墩和桥台,设于桥梁中部的支座称为桥墩,设于桥梁两端的支座叫做桥台。桥墩与桥台的底部为墩台的基础。涵洞设在路堤下部的填土中,是用以通过水流的一种建筑物。铁路隧道大多建在山中,以避免开挖很深的路堑,或修建很长的迂回线,还有建筑在河床、海峡或湖底以下的水底隧道和建筑在大城市的地下铁道。
9. 在公路选线时,平原、微丘陵地区的选线特点是什么?
【答案】(1)平原地区的选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