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框架理论视角下的萧乾自译过程研究

关键词:萧乾;自译;框架操作;翻译过程

  摘要



萧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虽然他视“沟通土洋”为副业,但其翻译实践的成就非常可观。他不仅在重洋外发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声音,还笔耕不辍地译介了多部海外名著。对待他作,萧乾提倡忠实于感情而非文字;对待己作,却出现了增、删、释、改等较大变形。这为研究自译现象,揭示翻译规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促进翻译过程的研究。

本文借鉴认知翻译研究的框架理论,以《萧乾作品精选》中的自译文本以及《活的中国》中的萧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总结同一译者在相同历史时期自译与译他在理想化框架操作及非理想化框架操作上的异同。在初步探讨其成因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自译过程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总结得出萧乾自译过程中的基本框架操作模式。

研究得出,萧乾的自译文本与译他文本在篇章宏观层面上均采用沿用原文叙事框架的理想化框架操作;而在字词微观层面,相较于译他,萧乾自译文本普遍存在原框架增删,框架移植,以及框架层次转移等非理想化框架操作的情况。探究原因,除了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萧乾早年的中译英实践及二战时期的旅英经历也对其自译过程中的框架操作产生影响。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宏观文本处理和微观信息加工两方面入手,得出萧乾自译过程中基本框架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