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815综合考试B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 造假 房间 革命 照明 人民 飞快

解剖 石林 开关 领袖 美好 雪白 工人

碰壁 戳穿 司令 丝毫 伟大 动静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衣服 联想 奶牛 牛奶

功用 用功 霜降 民主 民生 立春 大寒

【答案】(1)联合型:人民 解剖 开关 领袖 美好 丝毫 伟大 动静 衣服 功用

(2)偏正型:痛快 飞快 石林 雪白 工人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联想 奶牛 牛奶 民生 大寒

(3)补充型:房间 照明 戳穿

(4)动宾型:造假 革命 碰壁 司令 用功 立春

(5)主谓型:霜降 民主

2. 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答案】聚合规则是符号与符号的替换规则,是潜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将新的词语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实际需要。比如述宾结构,在不同的场合通过潜在的同类词语,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具体的组合,比如“买酒、吃饭、洗衣、看书”等等。组合规则是符号与符号互相组合时所应遵循的规则,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话语之中的,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比如汉语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这个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使用者不能改变这种规则。

一、简答题

1. 解释造成句子歧义的原因。

【答案】造成句子歧义的原因有:

(1)字形相同造成歧义

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

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

(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

(6)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两者很难分得清楚。

①结构不固定产生歧义。一类词语与另外一类词语组合,产生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但由于词义的相互制约常不可能产生多种关系。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短语仍保留了多种结构关系,那就会产生歧义。

②层次切分不同造成歧义。一个语段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如果出现不同的切分方法产生不同的意思,就出现了歧义。

(7)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

语义关系不明确,主要指施受关系不清、领属关系不清和修饰关系不清。

①施受关系不清;

②领属关系不清:

③修饰关系不清。

(8)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在有一定语境的上下文里,某些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如果省略不当,就会引起歧义。

(9)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10)“和”、“对”、“在”等词引起歧义

(11)缺少标点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缺少标点符号,造成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理解,这与前面因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相似之处。

(12)缺少必要的限制造成歧义

几个事物是合在一起有某种情况,还是分开来有某种情况,要表示清楚。如果让人感到似乎是合在一起的,又似乎是分开来的,就会产生歧义

(13)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许多句子,可以靠意义来组合,这样也就不用关联词语。可有些句子,因缺乏必要的关联词语,或虽用了关联词语,但把关联词语省去了一部分,因而造成歧义。

2. 《汉语拼音字母歌》中有哪些单元音字母? 它怎样代表普通话10个单元音韵母? 为什么?

【答案】《汉语拼音字母歌》中的单元音韵母有a , e , i , o , u.

单元音就是发音时口形(包括舌位、唇形、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有三类:

(1)舌面元音,普通话的舌面元音有七个,即

(2)舌尖元音,(3)卷舌兀音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 习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