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通过对扎鲁特旗乌力格尔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断裂与重构、传承与转换进行阐述和论析,从而探究在传统大规模复兴的今天,传统如何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被日益地建构为一项现代文化展演,进而深刻反思这一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纠结着的一套民族-国家权力话语、秩序逻辑以及意义的消解与重塑。
本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共四章)、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意义,研究概况及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扎鲁特旗乌力格尔产生的背景及其艺术流派”,首先介绍了扎鲁特旗人文地理概况,其次叙述扎鲁特旗成为“乌力格尔之乡”的由来,指出卓缩图盟的旦森尼玛把胡仁·乌力格尔带到了扎鲁特旗,从此胡仁乌力格尔在扎鲁特旗生根发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产生了比较稳定的师承门派,形成扎鲁特说唱风格区;最后阐述了乌力格尔表演与流派传承问题。
第二章“扎鲁特旗乌力格尔的曲折发展”。本章主要追溯了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扎鲁特旗乌力格尔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从1911年到1978年间扎鲁特旗乌力格尔有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也有过内容、表演形式与功能的转变,而在“文革”中它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断裂。
第三章“改革开放后扎鲁特旗乌力格尔的演变”。“文革”中受到重创的胡仁·乌力格尔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恢复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乌力格尔无情地受到了冷落,甚至面临消亡的危机。欣赏者的锐减,是此项民间艺术失去未来、失去希望的前兆。进入21世纪,地方政府及文化精英的抢救与保护,使得濒临灭绝的乌力格尔迎来了发展的机会,并在现代场景下不断被塑造。传统文化变成了今天的文化展演,在人们观念里它已不再是传统和落后的东西,而是成为一种民族性、地方性融合在一起的时尚艺术。
第四章“传统与现代视野下的乌力格尔”。通过对乌力格尔发展演变现象进行文化分析,把乌力格尔的传承视作一个动态的文化再生产过程,并认为传统的再利用、传承和创新是传统的自我不断变化的过程,进而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力量对于乌力格尔说唱艺术传承的影响。
结语部分指出,扎鲁特旗胡仁·乌力格尔的现代化复兴是在民族-国家权利话语的建构逻辑中,被国家权力不断地利用和重构,从中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