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妇产科住院医师题库>卫生法规题库

问题:

[单选]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

A . 艾滋病与钩端螺旋体病
B . 登革热与炭疽
C . 布氏杆菌病与梅毒
D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 . 黑热病与流行性感冒

医疗机构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提法是()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隔离期未满、不想继续隔离治疗的,应尊重个人意见,写一保证书后可出院。 对本医疗机构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必须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时间是() 2002年11月16日。 2003年4月25日。 2003年5月7日。 2003年10月7日。 2004年5月10日。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下列不属于通报规定的是()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国务院。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毗邻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的时间为() 1989年8月28日。 1995年12月1目。 2003年10月1日。 2004年8月28日。 2004年12月1日。 最常见的识别发表偏倚的方法为()。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