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大学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囚徒困境

,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答案】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

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同案犯。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里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5年; 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2年; 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方入狱1年,另一方入狱10年。下面的支付矩阵列明了两囚徒选择的结果。

如果囚徒A 不坦白,他就冒着被囚徒B 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 怎么选择,坦白总是囚徒B 的最优方案。同样,坦白也总是囚徒A 的最优方案。总之,从上面可以看出,对囚徒个人而言,选择坦白总比不坦白收益高,但从两人的支付总和来看,双方都不坦白的收益是最高的。因此,囚徒困境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况,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它意味着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2. 垄断

【答案】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仟何相近的替代品; 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儿个:①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②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③政府的特许; ④自然垄断。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如下特征: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 需求价格弹性

【答案】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

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4. 外部性

【答案】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 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对个人或社会是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小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有:使用税收和津贴; 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

5.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答案】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定理。阿罗认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集中起来,形成合乎理性的社会偏好。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包含两项重要假设:每个人的偏好是可以排序的; 每个人的偏好次序是传递的。根据这两项假设,阿罗指出,要建立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必定要违反他规定的下列五项条件的一项或若干项,否则社会福利函数就无法建立。这五项规定或条件为:

①自由三元组条件:在所有选择方案中,至少有三个方案,对之允许有任何逻辑上可能的个人选择顺序。

②社会选择正相关于个人价值条件:如果某一选择方案在所有人的选择顺序中地位上升或保持不变,且没有其他变化发生,则在社会选择顺序中,这一方案的地位上升,或至少不下降。③不相关的选择方案具有独立性条件:第一,任何两个选择方案的社会选择顺序仅仅依赖个人对这两个方案的选择顺序,与个人在其他不相关的备选对象上的选择顺序无关; 第二,任何两个选择对象之间的社会偏好顺序仅仅依赖于个人相应的选择顺序,而与偏好强度等因素无关。

④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顺序不是强迫的。

⑤非独裁条件:选择规则不能是独裁的,即不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人的选择顺序就是社会的选择顺序,所有其他人的选择是无足轻重的。

阿罗证明了不存在一个选择规则或选择程序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假设和五个条件,这表明由个人选择合乎逻辑地转化为社会选择的过程包含巨大的困难。

二、简答题

6. 某消费者原来每月煤气开支为10元。现在煤气的价格上涨了100%,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政府则给予该消费者10元作为价格补贴,画图分析说明该消费者效用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答案】该消费者效用上升了,因为该消费者得到10元价格补贴后,可以多消费其他商品如电来替代多消费煤气,由于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该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多消费其他商品如电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分析如图所示。

补贴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

在图中,MN 表示原来的预算线,MN' 表示煤气涨价100%但未给予价格补贴的预算线(横截距是MN 线的一半),AB 表示获得10元补贴后的预算线。原来的预算线MN 与无差异曲线U 1相切于E 1点,E 1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对应的对煤气的需求量为纵。由于煤气的价格上涨100%,从而该消费者若仍要消费纵的煤气,必须支出20元,而现在给予10元价格补贴,加上原来的煤气开支10元正好是20元,因而仍可以消费Ox 1的煤气。因而AB 必和MN 相交于E 1点,即原有的消费组合能够实现,但显然不是新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由于其他商品价格不变,作为理性的消费者,面对煤气价格的上涨,该消费者会增加对其他商品如电的消费,而减少对煤气的消费,反映到图中为AB 必和MN' 平行,与较高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 2形成新的均衡点E 2, 该均衡点对应的效用水平高于原有的效用水平U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