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大学艺术学系855中外戏剧、电影史专题[专业学位]之中国电影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阎瑞生》

【答案】中国第一部情节长片,也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发韧之作。1920年,上海洋行职员阎瑞生杀害名妓、谋财害命的事件轰动一时。1921年,陈寿芝等人组建中国影戏研究社将这一真实事件拍成电影,引发观影热潮。任彭年担任影片导演。《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是我国最早的三部剧情长片。

2. 吴贻弓

【答案】吴贻弓是第四代电影人中的优秀代表。早在70年代末期的《巴山夜雨》中已经体现了散文化表现和诗意塑造的风格特点。《城南旧事》为198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也是80年代散文式结构风格最为突出的代表作。影片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眼光感受世界,按照导演所述,“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见”是主构思,串结二个旧北京城南旧事。

3. 史东山

【答案】史东山是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导演、编剧,是我国电影的奠基人。1932年他与蔡楚生合作编导我国第一部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共赴国难》,从此走上艺术道路。他从业于联华影业公司,期间拍摄了一系列触及社会问题、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影片,代表作有《八千里路云和月》《新闺怨》《胜利进行曲》等。建国后,他编导的影片《新英雄儿女传》获得1951年第六届卡罗维. 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导演奖。

4. 费穆

【答案】费穆,中国电影导演中艺术风格突出的佼佼者。1934年到1935年,创作的《人生》《香雪海》《天伦》等,注重家庭伦理和人间亲情的倾向基本表现出来,他对艺术的追求也明显展露。30年代费穆的电影还有《狼山喋血记》等。

5. 孙瑜

【答案】孙瑜(1900-1990),编剧、导演,四川自贡人,是30年代艺术个性十分突出的导演。与同时代人关注现实社会苦难和问题一样,他的影片也没有远离社会,但孙瑜的创作充满浪漫诗意和主观情感、风格独树一帜,有“诗人导演”之称。30年代,孙瑜创作的重要影片有《野玫瑰》《火山情血》《天明》《小玩意》《大路》等,显示了在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上达到的成熟。

6. 《沙鸥》

【答案】《沙鸥》为1981年北京青年电影厂出品,由张暖忻执导,是一部表现青年运动员拼搏奋斗、为国争光也更是人格成长的一部运动题材影片。本片在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变化,突出之处包括用非职业演员担当主角,大量实景拍摄,较多运用长镜头表现生活流程等,使影片接近生活真实。而在表现上又格外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绘,采用综合手段不拘一格表情达意,成为纪实潮流片中更多渗透心理起伏的影片,在艺术探索上引人注目。

7. 《南征北战》

【答案】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出品。导演成荫、汤晓丹。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曾得到当年指挥过这些战役的高级将领陈毅、粟裕等的关怀和支持,陈毅还亲自修改了几段对白。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的战斗生活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确运用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过程。与同时期其他战争题材影片相比,《南征北战》在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和军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战争史诗韵味的影片。1952年版为黑白影片,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重拍了彩色故事片《南征北战》。

8. 《城南旧事》

【答案】《城南旧事》为198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也是80年代散文式结构风格最为突出的代表作。影片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眼光感受世界,结构了三个故事(“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偷儿的故事,宋妈的故事)。三个故事本身情节互不关连,而情感依依相接,同情与期待的落空,别离的惆怅、眷恋与善良美好期望的逝去相联系。“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见”是主构思,由此串结只个旧北京城南旧事,通过小英了的眼光看那此生活流程的片断,“离别”情感醒目而动人。

二、简答题

9. 试述谢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答案】(1)在新中国电影史上,谢晋是一个贯穿性人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谢晋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谢晋几乎使中国传统电影走到了尽头。这意味着他的电影达到了某个高度,这个高度是其他导演几乎无法超越的”。

(2)他的影片大多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社会内容,主题挖掘深刻,表现出了中国电影人的良知。谢晋的电影善于刻画人物,表现人情人性,以情动人,特别是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女性形象,如《天云山传奇》的冯晴岚、《牧马人》的李秀芝、《芙蓉镇》的胡玉音等。谢晋熟悉观众的欣赏趣味,所拍的影片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

(3)谢晋的电影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86年夏秋之际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这场讨论首先在上海《文汇报》上展开。1986年7月18日,《文汇报》影视与戏剧版上同时发表了朱大可和江俊绪两篇观点完全相对的争鸣文章。

10.概述中国大陆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

【答案】(1)1905年《定军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为“史前期”,2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萌芽与初创期,代表作品有《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等。

(2)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受左翼电影运动影响巨大,代表作品《狂流》《春蚕》《神女》《渔光曲》《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

(3)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抗战时期电影,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殊时期,决定了电影创作的功利目的,艺术追求已自然退居其次,代表作品《八百壮士》等。

(4)40年代战后电影,是指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中国电影终于迎来比较厚重的成熟之期。代表作品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万家灯火》等。

(5)50-60年代时期,可以用“传统与新生”来定位其价值特征。“传统”指50年代电影中承传着自30年代以来的基本传统而多有变化,“新生”包括:新时代主题,新英雄主义色彩,新的质朴气息。代表作品《桥》《白毛女》《中华女儿》《林家铺子》《青春之歌》《林则徐》《风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6)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电影开始了大踏步地转向:转向艺术探索、转向世界潮流、转向百姓娱乐需求。代表作品《归心似箭》《巴山夜雨》《今夜星光灿烂》《天云山传奇》。

(7)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多元化局面,社会生活的极大改变和人们观念的迅疾转向,对电影审美创作造成重要影响。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复杂多样状态,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代表作品由《秋菊打官司》《背靠背、脸对脸》《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民警故事》《混在北京》《家事》等。

11.“十七年”中国电影都有哪些类型? 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1)革命抒情正剧①史诗性的影片:《南征北战》《红旗谱》《南海潮》《农奴》②英雄成长片:《董存瑞》《赵一曼》《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③战斗片:《野火春风斗古城》《狼牙山五壮士》《冰山上的来客》《地雷战》

(2)现实生活题材影片

《龙须沟》《护士日记》《花好月圆》《老兵新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万紫千红总是春》《李双双》《枯木逢春》《马兰花开》

(3)喜剧式电影

①讽刺喜剧:《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未完成的喜剧》

②歌颂喜剧:《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

③温婉生活喜剧:《魔术师的奇遇》《大李、小李和老李》《女理发师》《哥俩好》《锦上添花》《满意不满意》

(4)儿童题材影片

①小英雄式:《鸡毛信》《小兵张嘎》《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