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610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柯尔伯格认为,进入( )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于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大展开思路。
A 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B. 秩序和法规定向
C. 社会习俗的定向
D. 社会契约的定向
【答案】C
2. 儿童害怕闪电,能对这种情绪反应的形成作出解释的是(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无条件反射
D. 工具性条件反射
【答案】A
3. 规则发现学习的内部条件是( )。
A.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 学生的认知结构
C. 学生的认知策略
D. 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
【答案】D
4. 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
A. 复习策略
B. 谐音法
C. 形象联想策略
D 群集策略
【答案】C
5. 规则学习的方式是( )。
A.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 。 ) )
B.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C. 上化学习和下位学习
D 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答案】B
6. 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
A. 信度
B. 效度
C. 常模
D. 智商
【答案】C
7. 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 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B. 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 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 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答案】C
【解析】操作技能本身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就操作技能本身而言,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因此,答案为C 。
8.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A. 集中与分散练习
B. 整体与部分练习
C. 模拟与实际练习
D. 过分与适度练习
【答案】B
9. 任何问题都含有二个基本成分:给定条件、预达目的和( )
A. 要求要点日. 条件联系忿. 限制或障碍。. 矛盾和结果
【答案】C
10.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是( )。
A. 学习目的
B. 学习兴趣
C. 学习动机
D. 学习态度
【答案】C
二、简答题
11.如何从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入手来促进知识应用?
【答案】知识的应用是通过具体化来实现的。具体化过程主要包含审题、联想、解析与类化四个彼此相连而又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基本环节。
(1)审题
审题是丁解题意,搞清问题中所给子的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心理学的观点,即分析间题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该问题的最初表征。审题是知识应用过程的首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审题,同时要使学生善于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审题技能。善于审题必须先善于读题,其次要有合理的程序。此外,要使学生学会善于改造问题,如把抽象的复杂关系形象化; 或省掉无关的情节,把问题简约化; 或把简缩的语言加以扩展,确切把握题意。
(2)联想
联想即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之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联想即以所形成的问题的表征为提取线索,去激活头脑中有关的知识结构。联想是使抽象化或概括化的知识得以具体化的必要环节。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联想活动的进行将因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学生对所用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有扩展与压缩、直接与间接、意识到知识的重现与意识不到知识的重现的分别。
(3)解析
解析即分析事物的矛盾,分析已知和未知双方的内部联系,寻找解决矛盾的条件和方法。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解析即统一分析问题中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的结构,将问题结构的各部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有关部分进行匹配。解析是具体化过程的核心环节,决定着具体化的水平。在教学中应对解析技能的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可以遵循心智技能形成和培训的规律,来教授、提高学生的解析能力。
(4)类化
类化也称为归类,即概括出眼前的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并将这一具体的问题归入原有的同类的知识结构中去,以便理解当前问题的性质。类化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最终环节,是在审题、联想与解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当前的问题与过去的知识经验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类化的进程将因课题的难易、同例题的差别程度以及己有抽象知识的领会水平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熟练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那些难度较低、同例题和样例的差别较小的问题时,类化的进程是高度缩减的、直接的。如果是初次应用刚刚习得的知识,或眼前的问题同例题差别较大,一时难以辨认其本质特征时,类化通常是展开的、间接的。
审题、联想、解析与类化是知识应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四个环节,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这四个成分的执行有一定的顺序,且每一成分是下一成分执行的前提。同时,它们有时并不是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