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12社会学原理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着“情境定义”。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作“印象管理”。
2. 本质意志、选择意志
【答案】(1)本质意志主要基于情感动机,是指人们在传统的和自然的感情纽带基础上的一致性和相互融洽。
(2)选择意志则主要基于思想动机,是指人们那种尽量排除感情因素的纯理智思维、个人的日的性打算及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考虑。
3. 模式变量
【答案】模式变量,指的是行动者在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要要面临的五队范围的抉择。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且,由于行动总是在特定的系统之中发生,因此一也可以把它们作为刻画系统的结构特征一一制度化的角色关系一一的基本变量。模式变量的五对范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 扩散性与专一性; 情感性与中立性; 先赋性与自获性; 私利性与公益性。
4. 概念的精确化
【答案】概念的精确化是指为了建立一个由命题系统组成的演绎性理论。这不仅要求概念自身清楚明了,更重要的是概念之间关系的精确化。不仅要把处于同一个抽象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还要把处于不同抽象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一个常用的办法是把一个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对它进行实证研究时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然后逐个回答这些问题,使概念渐渐地精确化。
5. 社会团结
【答案】社会团结,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6. 人道教
【答案】人道教,是孔德依据自己的实证政治纲领,建立的以他的实证主义哲学为信仰的宗教,而且与以往的宗教不同,它是完全的、彻底的、不拘泥于某一民族和地区的整个人类和全世界的宗教。按照他的人道教学说,资本家,即孔德所称的企业家(工厂主和银行家)和无产阶级(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应当各安其位,忠于职守,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一来就不再会有阶级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的冲突。
7. 实验法
【答案】实验法是孔德强调的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实验法在自然科学中应用很广,但是社会学使用这一方法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孔德清楚地区分了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类型。自然科学可以采用直接实验的方法,而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孔德在排除了直接实验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所谓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一一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8. 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
【答案】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是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中的一个概念。在这种网络交换关系里,行动者A 的报酬来源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从B 1、B 2、B 3那里得到报酬。相反,行动者B 1, B 2.B 3却只能从A 那里得到报酬,这种交换关系是垄断的,是不均衡的。
9. 情感
【答案】情感,在群体中,个人之间所具有的内部兴致,如好感、反感、赞同、反对等。在交换中,情感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
10.拟剧论(戈夫曼)
【答案】拟剧论,是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二、简答题
11.简述布劳对“权力一一依赖”关系的分析。
【答案】布劳是社会交换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着重分析的不是人际关系,而是社会结构,因此,布劳的交换理论又被称为“结构交换理论”。在布劳对微观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交换的分析
中,重点阐述了其关于“权力一一依赖”关系的分析。
(1)布劳指出,一个人对其他人的权力依赖于向他们提供的服务。这并不意味着某些人的高级权力在道义上受到了辩护或由他们所作的服务做出了说明。权力方面的巨大差别在没有服务方面的相应差别的情况下发生。根据社会条件,服务的供应者可能受到一份对他们的投入的不公平的回报或一份过量的回报。充分的权力使个体能够垄断资源并继续向其他人提供某些利益。因而,使其他人为这些“利益”而依赖十他们的权力,不能被看作因供应服务而应得的报酬,或一种为产生它们所必需的诱因。权力的这种自我永存的成分在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中要比小群体的地位分化中更加明显,不考虑这种因素是严重地缺少社会分层的功能观念。拥有权力者与被使用权力的人民之间存在冲突。因此,只有合法的权力才能获得心甘情愿的服从,合法的权力就是权威。
(2)权力合法化的六种渠道
①依靠下级集体所承认与实行的共同规范,这些共同规范强制它的个体成员遵从上级的命令; ②依靠下级的社会赞同; ③依靠社会化; ④走出领导的“两难困境”,获得权力的过程和获得社会赞同的过程是矛盾的,必须消除这种矛盾; ⑤领导与追随者的期望; ⑥提供补偿。
布劳认为,温和地使用并对追随者的服从给予丰富的利益进行报答的权力,可以诱导出使权力合法化的社会赞同; 权力的剥削性与压迫性使用,则会激起社会困难并在极端情况下引起强烈的敌视情绪和报复欲望。
(3)布劳指出,社会的微观结构起源于个体由于期待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换。个体间的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社会吸引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如果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会带来报酬,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那么他就会受到能提供报酬的人的吸引。而要使对方承认自己,愿意与之交往,就必须向对方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人,力争给对方留下印象,表明如果与之交往,对力也能从中得到报酬。假如他成功了,对方接受了他,交往就随之发生。一旦双方都从这种交往中得到了期望的报酬,相互的利益就会加强相互的吸引,当不断地吸引使双方建立了能使他们的社会交往稳定化的共同纽带时,某个群体就形成了。对于一个新形成的群体或群体新成员来讲,最初的竞争是时间,即别人愿意把时间花在与他的交往上,然后才转向争取肯定的评价,社会支援、尊敬和服从。
(4)随着竞争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地位分化,一些人处在吸引他人、被人尊敬的地位,另一些人处在被人吸引、表示尊敬的地位。这时,交换关系和普通关系不再同一,那些处在被人尊敬的地位上的人继续为权力或领导地位竞争,而那些表示尊敬的人失去了竞争机会,不得不以尊敬来换取别人提供的报酬。互惠是交换固有的特性。当一个人能向对方提供某种必需的、其他地方又无法得到的报酬,同时还小依赖于对方的回报时,他就可能获得权力,因为对方在仅靠表示敬意已不再能诱使对方提供报酬时,不得不向对方表示服从,最终导致一个权力分层的体系,也即形成了一种“权力一一依赖”关系体系。
12.简述杜尔克姆社会团结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杜尔克姆社会团结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