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828社会学理论(含西方社会学史)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智者派
【答案】智者派是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繁荣时代出现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智者派最先发展了关于社会起源的契约理论。认为人类最早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在自然状态下的个人享有最充分的自由,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人与人之间处于无休止的相互战争之中。这种战争状态使个人的安全和财产都得不到保证,为了结束彼此间的战争,人们同意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遵守一定的法则,组成社会,共同生活。
2. 活动
【答案】活动,指群体成员具有的行为表现,其特点是逃避惩罚,追求报酬。
3. 价值规范
【答案】价值规范是指价值行动的规则。滕尼斯指出,规范是行动或口常行为的一般规则。它是面向作为理性生物的人,或从作为理性生物人的愿望出发,规定他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该做什么。滕尼斯认为,规范的本质一般被理解为一种否定或限制,即理解为对人的自由的某种限制。
4.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着“情境定义”。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作“印象管理”。
5. 合作对抗
【答案】合作与对抗是萨姆纳的社会学理论,它将社会视为一个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的合作与对抗决定着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他认为,为则产和社会地位的竞争会导致有益的结果:既可以消灭不适者,又可以保持种族兴盛和文化繁荣。此外,他还从风尚、习俗的角度论证了“合作对抗论”,将风尚最终视为人的生理需要的产物。
二、简答题
6. 统治的基本类型(韦伯)。
【答案】韦伯将实际存在的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划分为二种类型,即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1)传统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传统的神圣性信奉的基础之上,这种统治类型主要存在于前现代社会。从传统型统治的组织情况来看,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缺乏按照事务规则确立的、固定的“权限”。
②缺乏固定的、合理的等级制度。
③没有自由的契约和相应的规定,用以确定官员的任免与晋升。
④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
⑤官员没有固定的薪金和用货币支付的薪金。
(2)魅力型统治
魅力型统治建立在对具有超凡品质和特殊魅力的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的基础之上。韦伯称,“魅力’应该是一个人的被视为非凡的品质。魅力型统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领袖人物的魅力能否被认可取决于被统治者,而且这种认可要经受实际的考验。先天具有魅力并不能成为统治合法化的原因。
②领袖人物的魅力要经受持久的考验。倘若他长久未能取得成就,尤其是他的领导没有带给被统治者以幸福安康,那么他的魅力型权威的机会就消失。
③魅力型统治的统治团体是一种感情共同体。它的行政管理班子不是根据等级观点而选择的官员,而是按照魅力品质来选择的,与“领袖”相对应的是“亲信”。
④魅力型统治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典型政权。魅力型统治需求满足的典型形式,一方面依靠资助或者托钵乞讨,另一方面是掳掠、暴力榨取或者和平讹诈。
⑤在受传统束缚的时代,魅力是巨大的革命力量。
(3)法理型统治
韦伯将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律基础上的统治称为法理型统治。韦伯将法理型统治视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法理型统洽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权限意味着根据效益原则进行的功能分工,根据分工获得所需要的命令的权力,并且对所允许的强制手段和使用强制手段的前提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任何机构都有固定的监督和监察制度,下级机构都有权向上级机构投诉或提出异议。
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这些议事规则可能是技术性的规则,也可能是准则。为了应用规则并达到完全合理,就必须有专业的培训。
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行政官员对这些资源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而且他们对这些物质的使用要受到严格的监督与约束。
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即使是口头讨论也都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档案与官员们的持续运作结合起来,使得“办公机关”这一现代团体行为的核心得以产生。
7.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对非逻辑行为的逻辑分析,他研究非逻辑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效益,而是为了寻求真理。
(1)非逻辑行为,就是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没有将手段与目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帕累托特别指出非逻辑行为并不意味着是反逻辑的行为,他把非逻辑行为分为四个类别:①是指在主观和实际上手段与日的都没有联系在一起的行为; ②是指行为与引起的结果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但行为者却误以为他采用的手段能够引出他所希望的结果; ③是指行为的手段与其客观结果有逻辑的联系,但行为者在主观巨并不曾知或想象过这种联系,一此生理反应便属此种类型; ④是指行为结果与所运用的手段之间有逻辑的联系,但结果并小符合行为者的主观愿望。
(2)帕累托指出,人们的非逻辑行为也并不都是由于行为者事先没有意识到,有的是明知其行为是非逻辑的,还在自觉地继续这种行为。
(3)非逻辑的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反逻辑的,非逻辑的行为后果只是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已。人们所做的许多事情从行为者本人的角度看来是合乎逻辑的,这里所说的“逻辑”是指行动者本人的心智逻辑或主观逻辑,而不是客观实在的逻辑。
8. 乔治·米德的“自我”概念:
【答案】米德认为,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出生之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提高,人开始将“我”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个对象来加以思考,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产生了。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 )和“客我”(me )两个部分:
(1)“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
(2)“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主我”与“客我”是相互建构的。自我的发展过程就是“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
9. 简述米尔斯对冲突理论的主要贡献。
【答案】米尔斯对冲突理论的主要贡献:
(1)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不但是现代社会冲突论的先驱,也是最早对帕森斯功能主义进行批评的人。他的激进主义倾向,以及对功能主义进行的辛辣甚至嘲弄的批评,使他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有影响的批判家,他因此不被美国那些主流社会科学家所接纳。但是他播撒了现代社会冲突论的“催化剂”。他从现存社会结构对人的压抑和阻碍这一角度对社会进行了批判,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提出和论述了自己的社会冲突理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